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一章 嘉靖四十二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章 嘉靖四十二年 (2 / 3)

有這六百萬兩,就足夠應對嘉靖的金花銀了。

也讓周夢臣鬆了一口氣。

至於其他零零碎碎賦稅,周夢臣也就不怎麼看了。他而今關注是大項,幾萬兩,幾千兩的賦稅,都被他劃到其他之中了。

比如剛剛成了的雲南錢監,專門派一名戶部主事去雲南做這一件事情。

中國缺銅,即便是後世也是一樣的。在大明境內,也就雲南有銅礦。而當週夢臣重新將銅錢納入官鑄造。打擊私鑄之後。大明銅錢就會出現短缺。

前文也說過,銅錢與銀子之間的比值,並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好像匯率一般。因為時代不同地域不同而變動。在明朝一兩銀子一般是小於一千文的。而到了清代,特別是清末。大量白銀外流。以至於一千八九百文才能換一兩銀子。

為了調整銅錢與銀元之間的比例,周夢臣希望能維持在千文上,成為一個固定值。這也方便朝廷與民間結算。如此一來,朝廷就需要向市場上投放大量的銅錢。

所以雲南錢監一年下來利潤大概也就幾萬十幾萬而已。但卻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周夢臣還準備在上海附近,修建一座南洋銅監,用南洋銅料鑄造銅錢。

周夢臣依稀記得南洋有好幾個大銅礦,只是他記不得具體位置了。但是大明從南洋進口銅料,也有很長的歷史了。大明鼎鼎的宣德爐,就是證據。

宣德爐就是宣德皇帝得了一批南洋朝貢的好銅,才起意將這一批銅材鑄造成為香爐的。

所以,周夢臣寄希望於海外來銅,鑄造銅幣,並不是異想天開。只是沒有在南洋發現大銅礦之前,上海的錢監,只能多用日本銀與日本銅打造錢幣了。

再加上京師原本有的寶源局等。

這雖然很重要,投入不小。但是賺錢不多的事情也不在少數。算是整個錢法的配套工程。

畢竟周夢臣是大明首輔,而不是大明商號的掌櫃。很多事情不能夠僅僅看錢。

當然了還有一筆大錢。

整個對高利貸嚴打活動查獲的錢財。

錢法的事情,主要是張居正負責。而這一件事情主要是由高拱負責。高拱在這一件事情做到了毫不留情。手段很嚴厲,將各地豪紳打擊的哭爹喊孃的。

但總體上沒有鬧出多少事情。

一來,大明朝廷軍力的恢復,對地方上的控制權大大增加。雖然說周夢臣覺得軍制改革還有很多問題。但是各地方政府手中兵權實實在在增加了。而不是之前,比民壯還差勁的衛所軍。

二來,這也是拉一派打一派。銀行業後面的過江龍就不說了,。相當一部分士大夫並沒有參與其中,比如一些清流,他們自然支援朝廷這種行動。

再有,就是很多感覺風聲不對的人,在最後關頭改弦易轍了。否則為什麼大明銀行數量一下子增加了這麼多。其中原因,也就不用多說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