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雖然不是首輔了,但是此刻該有的待遇還是有的。
他不用與普通人一般去擠火車,而是在火車後面加了一節車廂。
這已經是大明達官貴人的出行方式了。坐火車到通州,在通州上船,透過大運河南下。雖然周夢臣已經做出了廢棄大運河的水利政策。但是整個治水工程,十年乃至於二十年能修完就好了。
所以,而今對運河還沒有什麼影響。
將來或許有大量達官貴人從天津出海。不過這都需要時間,畢竟移風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
徐階在站臺之上,目光看著北京城的方向,說道:“李春芳沒有來嗎?”
張居正說道:“老師,楊兄說內閣離不了人。”
徐階嘆息一聲,說道:“是啊,內閣離不了人的。”
徐階一退,內閣又要添人了。只有兩個人是根本不夠用的。而周夢臣也在這裡,李春芳自然不能離開的。
但實際上,這都是藉口。
這個時代政務處理的節奏沒有那麼快。 從皇宮出城到北京城東的火車站,其實也沒有多遠,來回最多幾個時辰而已,內閣空閒幾個時辰,是死不了人的。
實際上,李春芳在怨徐階。
在徐階與嘉靖鬥法這三個月內,李春芳一心一意在內閣,想要掌控內閣所有事務。但實際上,李春芳想要做到這一點,是比較難的。
一方面,李春芳經歷太少,經驗太少,很多事情不能一眼看出重點來。他處理事務的速度,就比不上徐階。徐階能獨攬內閣事務,李春芳不能。
另外一方面,徐階黨羽遍佈天下,他在內閣之中與嚴嵩鬥了這麼多年,可不是白斗的,可以說,徐階在大明大多數地方,都有人。一個地方出現了一件事情,只要徐階有心,總是能透過各種渠道,去了解當地發生了什麼事情,決計不可能被下面人給騙了。
但是李春芳就不行。
聽從徐階的人,會聽從李春芳嗎?未必。
李春芳甚至將這種現象覺得是徐階不肯將自己的關係網全部傳給李春芳。其實,人脈人脈,有人才有人脈。有些是可以傳承的,有些是不可能的傳承。
徐階心中雖然有些不舒服,但也知道,這是人之常情。
徐階說道:“叔大,我沒有什麼叮囑的。用心做事吧。”
張居正說道:“弟子恭送老師,老師回到松江之後,有什麼事情儘可來信,弟子能辦的,一定給老師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