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王畿召集了自己的弟子們說道:“周夢臣在京師,想動科舉。估計是將氣學代替理學成為關學,這是我們萬萬不能容忍的。否則王師一番心學,至於何地?”
“我要進京,這一次吉凶難料。你們誰願意跟隨?”
王畿弟子之中大部分都說道:“弟子願意服侍老師一同北上。”
王畿還是很有人格魅力的。最少王畿眾多弟子都願意跟隨。
王畿帶著幾分欣慰,說道:“好,我等師徒看看周夢臣有何手段。”
王畿還沒有來到京師,就已經天下震動了。
因為周夢臣發文之後,高拱再次發文,對科舉的內容,進行了深層次的批判,對理學的批判這裡就不多說了。不過高拱與周夢臣的觀點也是有些差異的。
高拱主張實學。他的很多觀點,都是建立在實學之上。
雖然大學士李春芳下場反駁兩人。
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單單是周夢臣與高拱,事情雖然大,但還在可控制範圍之內。而李春芳反對,一下子將事情都高得更大了。
第一個點,說道了科舉內容。周夢臣反對的大多是科舉上的弊端,但並沒有多少言語涉及科舉內容。不是周夢臣不想對科舉內容動大手術。而是不能。
大明科舉用理學,已經多少年了。根深蒂固。不可能一下子動搖了。
所以就回避了。
畢竟周夢臣提出來的問題,他都是想解決的。
而高拱就沒有多想,他就是來噴的,直抒胸臆。不過周夢臣對此並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因為欲得其中,必求其上。要想開啟一扇窗戶,就要先聲張要掀開屋頂才行。
第二個點,自然是李春芳忽然發聲了。
如果之前,還是簡簡單單的以事論事。而今誰都看出來,不是了。是周夢臣與高拱加起來,與徐階掰手腕。雖然發聲的是李春芳,誰不知道李春芳背後就是徐階。
如此一來,幾乎所有人都不敢亂摻和了。而科舉本身就牽動很多人的心思。更不要說,而今科舉是否改革也成了暴風眼。更是震動天下。
想看看,到底是老謀深算的徐甘草,徐婆婆更勝一籌,還是高蠻子,與周拼命更有把握。
對了,周夢臣自己不知道,他在京城也有了外號。就是周拼命。因為很多官員都覺得周夢臣做事不留餘地,每一件事情都好像在拼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