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折我肱骨
唐鶴徵膝行幾步來到了唐順之的床前,握住唐順之乾枯的如同柴火一般的手,眼淚又落了下來了。
唐順之此刻有氣無力的說道:“苦什麼。人都有這個時候。”
唐鶴徵說道:“父親,您有什麼要交代的。”
唐順之說道:“你是好孩子,我這兩年在呂宋,你將家裡照料的非常好。我沒有什麼好交代的,長兄如父,今後家裡全指望你了。”
唐鶴徵說道:“父親放心,孩兒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唐順之說道:“可是,我要你失望了。”
唐鶴徵愣住了,不知道唐順之說這個是什麼意思。
唐順之說道:“我對你最後一個要求是, 我死之後,不葬老家,就在呂州城附近,擇一吉地下葬。今後子孫也都要在呂州城繁衍生息,也就是說,我們這一脈,今後就是呂州唐氏了。”
唐鶴徵一愣,說道:“父親,您為什麼要這麼做?”
唐順之的話,看似簡單的將家族遷到呂州。但對唐家的影響太大了。別的不說,唐順之在江南的關係網之中,也算是靠前的人物。而一旦到了呂州,與江南的關係網根本沒有辦法維持了。
本來,唐順之走後,唐鶴徵是能繼承唐順之的關係網。維持家門不墜。但是一旦到了呂州,這一切都完了。
別的不說,在呂州有合適人家嗎?
唐家的女兒嫁給你,又娶誰?
什麼事情都講究門當戶對。他們,來到這裡,江南世家決計不會與唐家通婚的。畢竟,誰願意兒女都去海外啊。而唐家在這裡移民之中,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家。
這還是其中一點弊端。
其餘的弊端,不知道有多少,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就好像很多說逃離北上廣。而唐家做為就好像是這樣,有上海戶口房產關係網。但是硬要遷居到西北戈壁灘上一般。
隱形的有形的損失太大了。
唐順之自然知道這些的。
他說道:“我在呂州這一段時間,一直在想,如何將呂州如內地一般。想來想去,呂州缺少了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士大夫。沒有士紳,就不能保證呂州一直是大明的。”
“而我唐家這樣做的話,將來唐家在呂宋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唐順之非常清楚士紳是什麼?士紳既是大明皇權的敵人,也是皇權的維護者。在地方上扮演了挖牆腳的一面,同時也扮演了維護大明統治的一面。這些遷徙過來的百姓流放過來計程車卒,都是大明中下層。或者可以將中字給去了。但凡能混下去,又有誰願意背井離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