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潤一愣。大明沿海有多少煮鹽的鹽場。林潤一時間都說不上來。
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大明有兩淮,兩浙,長蘆,河東,福建,四川等鹽運司。除卻幾個內陸的鹽運司之外。其餘的鹽運司下面都有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鹽場。
今日這個鹽場,規模並不是很大。
畢竟從周夢臣決定推行曬鹽法,到而今也沒有多長時間,鹽場太大的話。也不好改造。
林潤默默盤算產量與成本。過了一會兒。就放棄了。一來數字太大,他的心算能夠不夠,二來,這些數字都不是太確定的,上下浮動太大了一些。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曬鹽法代替煮鹽法,會讓食鹽成本大大下降。
林潤來到周夢臣身前,向周夢臣行了一禮,說道:“下官代天下百姓謝謝大人,大人讓天下百姓吃上了便宜鹽。”
在古代鹽一直是戰略商品。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壟斷食鹽供應,代表了相當大的權力。甚至能左右當地的政壇變化。
而老百姓什麼都不賣,什麼都自給自足,但是鹽是萬萬不可能自給自足的。必須對外購買。鹽價增高,甚至能成為老百姓生活成本之中,最高的一部分。
便宜鹽與便宜糧食,再加上沒有戰亂,這幾乎上就是盛世的硬標準之一。
周夢臣說道:“若雨,這話對也不對。說對,這法子能讓天下百姓吃到便宜鹽是真的。說不對,也不對。因為鹽價成本低廉如否,與百姓能不能吃上便宜鹽。其實是兩回事。”
林潤神情有些堅毅,說道:“請大人放心,大人開創瞭如此好局面。我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是的,大明前期有一段時間,鹽價很低的。但是後來逐漸攀升不說,高價賣來的官鹽,還有這麼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裡面摻雜了其他的東西。有些鹽是鹽中帶泥,有些鹽就是泥中帶鹽了。
鹽的成本提高了嗎?
是提高了。但是官府從灶戶手中拿鹽,從來是近乎無償的手段。所以即便成本升高了。也與鹽價關係並不大。只能說,從鹽政這口鍋裡吃飯的人多了。層層剝削之下,鹽價也就慢慢的高了。
百姓吃不起鹽,私鹽的利潤空間也就出現了。
這都不關生產成本的事情,還是看管理者的手腕了。
林潤自然是明白的。
周夢臣對林潤如此還是很欣慰的。一方面,他欣慰的看見一個願意為大明百姓做事的改革者出現,另外一方面,他也樂意讓徐階承受一下壓力。
林潤真要頂著壓力壓縮既得利益者在鹽政之中的利潤空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周夢臣在與藤祥的觥籌交錯之間,已經將不少踢出局了。剩下的這些人都是硬骨頭。如此一來壓力就到了徐階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