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徐徐圖之
穿過這一片草蕩。關於荒政的事情,也被周夢臣暫時放下來了。
大海在周夢臣的面前舒展開來,直接蔓延到了天邊。
而一座鹽場也呈現在周夢臣的眼前。
這一座鹽場,就是整個江北第一座鹽場。
遠遠的看上去,就好像是稻田一般,在海岸之上,形成一道道方格狀水池。這些水池就是鹽田。總體上來說。就是將含鹽量比較高的海水引入鹽田之中,藉助日照增發。
然後根據海水的濃度,引入不同的池子之中,然後分析出來,就成為大片片的白色顆粒。也就是海鹽。
周夢臣對此還算滿意。
鹽田技術來源,有兩處,一處是福建的熟練鹽工。畢竟汪道昆作為福建巡撫。在很多方面支援周夢很的工作。而福建的曬鹽法在元明之際,就已經存在了。
另外一處,自然是周夢臣的弟子們。有幾個大同書院出身的弟子。此刻能捧著厚厚的筆記本。給周夢臣講解具體情況。
而林潤卻是滿眼不可思議的看著眼前的東西。
特別是那些鹽工大多是操著福建口音,更讓他有些不可思議。因為林潤也是福建人。
只是作為福建林家出身。他混的圈子與這些鹽工所在的圈子,差了十萬 八千里,談不上沒有正眼看過這些鹽工。但的確麼有認真交流過,或者確認過曬鹽法。
而今看著大片鹽,不經過任何燃料的蒸煮。就這樣出現在眼前。本來就有一些震驚,他更想不到,這樣的技術,既然是他家鄉百姓的傑作。更是震驚非常。
如果說,林潤不相信,曬鹽法那是假的。
林潤倒不是相信曬鹽法,而是相信周夢臣。
周夢臣在大明官場之上,有命的是點石成金。很多神奇的辦法,層出不窮。有一個曬鹽法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只是,他萬萬沒有想過,這曬鹽法是這樣的。
他之前,只是相信周夢臣所之曬鹽法應該是勝過煮鹽法,但是而今才發現,這哪裡是勝出,簡直是革命性的超越。
林潤說道:“曬鹽需要幾天?”
一個鹽工說道:“回大老爺的話,這要看時候。看天氣。如何夏天最熱的時候,四天就能出鹽,如果冬日的話,十幾天也能出鹽,不過,也要看天氣,如果一下雨,很多事情都要重來。”
林潤指著眼前一塊一兩畝地的鹽田,說道:“一次,能出多少鹽?”
鹽工說道:“這不大好說,但是一般也有上百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