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臣說道:“那蒸汽機動力如何?一臺車頭能加掛多少車廂?”
王主事說道:“殷老師家的蒸汽機,越來越好,我估計如果運糧食的話,能夠拉上八節,而運人的話,能輕鬆到十節。”
周夢臣會意。
糧食運輸,從來是裝得滿滿當當的。而人員運輸就不一樣了。
特別是現在的情況,火車還是一種貴族消費。尋常百姓是不會上的。也就是說,而今的火車即便擁擠一些,也決計不可能人山人海的。
畢竟都是體面人。如果太擁擠,他們寧肯坐馬車。
如此一來載重量也就更少了,自然可以多加掛一節。
不過,周夢臣沒有加掛一節,而是加掛了兩節,周夢臣早就不是一個人,他的隨員有一百多號的,更不要說要獻俘。也帶了一些俘虜,加上押運的人員,周夢臣整個隊伍有數百人之多,這還是周夢臣知道,他在京城腳下,身邊帶太多人不好。將大多少護衛都留在了天津。否則的話,上千人都打不住。
周夢臣留下一些人押運俘虜。他帶著自己的隨從上了火車。
這火車專用車廂,果然是有一種富麗堂皇的感覺,不像當初僅僅是一個大鐵盒子。內部佈局,裝潢都是很好的。就好像一座移動的房子一樣。
這讓周夢臣感覺有些錯覺。
一瞬間,他覺得自己並不是在大明,而是穿越進入某些工業革命之後的西方老電影之中,雖然在裝修風格上,一點也不一樣。但是那種相同的蒸汽貴族風,卻是一脈相承的。
周夢臣看著這車廂,即便在汽笛之聲中,緩緩啟動之後,他依然有些著迷。
他著迷的不是區區一輛火車,也不是一節車廂。而是這一些成果,當年想過的改變世界,而今已經有了成果。這種夢想照進現實的感覺,是一個男人最大的快樂。
同時,也給他無窮的信心。
一個人什麼時候最有信心,那就是在他真正做成一件事情之後,才最有信心。周夢臣相信,走到這一步,即便是他將來出什麼問題,工業革命的火種,已經在大明種下了,只會有些波折,但中國人是最實用的,看見了好用,就一定會繼續用下去的。
這一件事情他已經成功了,沒有道理其他的事情就不成功了。
這都是從後世帶回來的最寶貴的財富。
周夢臣在火車隆隆聲之中向北京而起,在這隆隆聲之中,他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