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一脈西傳
周夢臣心中大喜過望,說道:“前輩,晚輩愚昧。前輩的意思是”
周夢臣有些不敢相信,這才試探著問道。
馮理一笑,說道:“你裝什麼糊塗,我明說便是,這裡可以算是氣學祖庭。關學亦是氣學一脈。而今,你的學問,大有新意,為氣學另開一片天地,我等氣學故老,想要將你的學問列入祖庭之中。”
周夢臣立即說道:“前輩如此說,晚輩豈能有什麼不願意的。能讓晚輩所得一二,供張子饗食,乃是晚輩的幸運。”
馮理說道:“那就好,你就在今日眾多弟子之中,選一二列為親傳吧。”
周夢臣先是一愣,隨即明白了。
周夢臣覺得自己能想到,或者已經想清楚的東西,從來是毫無保留的寫出來,或者傳授出去。但是古人卻未必這樣想了。既然弟子,有及門,親傳,外門,記名等等分別。定然在傳授上也是如此。
雖然周夢臣沒有這個心思。但是別人未必這麼想了。
不過,真要是說來。馮理的理解也未必不對。
或者說,他倒不是覺得周夢臣藏私。而是即便是到了後世,與導師關係好的,受到的指點也更多一點。既然是親傳弟子,弟子們固然對周夢臣承擔很多義務。但是換過來說,也是周夢臣對弟子們承擔責任。
如此一來,比起聽周夢臣泛泛而論的教學,更能夠得到周夢臣的真傳。
周夢臣想明白這一點,也不好推託,他雖然而今事務繁忙,沒有時間帶學生了。但是他也從來不抗拒傳授學問,別的不說,周夢臣將自己一切對標王陽明。王陽明有多少弟子,有名有姓的弟子有幾十名之多,注意這裡說的有名有姓的。是指要麼在官場,要麼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那種什麼都沒有的學生,根本不能稱之為有名有姓的。
周夢臣既然想將氣學壓過心學,成為大明顯學,在招收弟子上面,不敢說多出王陽明。最少不能比王陽明少太多。雖然真理有時候在少數人手中的。但是奈何,少數人的真理大多數時候是被踐踏的。
周夢臣想了想,說道:“既然前輩這樣說了,晚輩自然沒有異議。只是我對橫渠書院的弟子們,不大瞭解。能否推薦一二,而且我可能在陝西的時間不長了,新收的弟子,要跟在我身邊調教一段時間。您看可以?”
馮理輕輕一笑,說道:“既然拜了師,只是說,不是師傅說了算。你既然不熟悉橫渠書院的弟子,我就代勞,推薦一二了。楊節與馮從道,兩個人怎麼樣?楊節就是楊爵之子。天資不錯,而馮從道也算官宦人家出身,為學肯下苦功夫。也算是橫渠書院最有天資的兩個孩子了。我希望你能多帶在身邊教教。今後關學一脈,就要他們兩個人撐住了。”
周夢臣這才明白馮理的想法。
馮理與韓邦奇都年紀大。說不好聽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斷氣了。
而楊節與馮從道天資雖然好,但是年紀太輕了,他們已經沒有時間細細調教了。
畢竟培養一個大儒,可不是尋常人才。固然有些人天資非常。但是真正來說,歷史能稱得上大儒的。都是在四五十歲。才能融會貫通。學問熔鍊為一體。稱得上一聲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