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師徒之間的重逢了。
周夢臣與楊宏量,還有幾個弟子,在石桌旁,細細說了起,在南方的很多趣事。當然了,報喜不報憂,將幾個弟子說得一愣一愣的,特別是劉修水聽的,眼睛賊亮,一閃一閃的就好像是星星一般。
充滿的期盼與渴望。
只是不知道他在期盼與渴望什麼。
等大家冷靜下來之後。周夢臣這才將楊宏量叫入書房之中,討論關於曆法修訂的問題。
這一次四方測繪資料都到了北京,標緻著曆法修訂,進入新的階段。。
按理說,這個階段,最好是周夢臣來主持。只是而今的周夢臣已經不是當初的周夢臣的。當初的歷局,也變成一個冷衙門了。孫承宗不在了,周夢臣也不在了。
不過,這也是很正常的。
官場上的人,只看眼前。對於未來人做貢獻的事情,他們可不會做的。
只是,估計新曆修訂完成也就在一兩年之內了,如此歷局的事情,又要炙手可熱起來。還好周夢臣已經有了安排。
周夢臣說道:“而今的情況,你也知道,我是回不去歷局了。修訂曆法這一件事情,就要你來辦了。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直接來問我。而且我已經說通徐尚書,他已經安排瞿景淳,張居正兩人,負責歷局之事,這兩人都是你的師長,你萬萬不可怠慢。他們也會照顧你的。”
反正新曆修好之後,都會有一分功勞。分給誰不是分。周夢臣何不分給自己人?
楊宏量說道:“弟子明白。這是弟子在路途之上,編纂的歷法大綱,還請老師指點一二。”隨即,楊宏量將一疊手稿拿了出來。
周夢臣拿過來細細看。發現整個體系還是很完整的。
前文說過,中國古代的歷法,其實不能單單看成一部曆法,而是天文研究的總集,很多天文思想,研究辦法,都體現在曆法之中。不過,大明之前有太多曆法可以借鑑。借鑑之前的歷法,結合周夢臣一些天文思想。完成這一分工作,並不是太困難的。
只是周夢臣忽然看見一段批文,心中微微一動。說道:“這是誰批的?”
楊宏量低頭一看,卻看上面寫道:“氣在理先,理是氣中之理,有一物而有一物之理。理何曾懸空而立?”
楊宏量說道:“是一位同行入京的吳先生批註的,吳先生學問精深。我就向他請教,也讓他看過這手稿。”
周夢臣嘆息一聲,說道:“果然是學問精深,恨不能一見。”
(本章完)
&n..pppp('奮鬥在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