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不敢貪心,只望三尺雨足矣,可他說久旱之地三尺不足以潤澤,便又多下了二寸。
寡人見他如此有情有義,便與他結為異姓兄弟。
原本以為受此大難,日後自當否極泰來時來運轉,可誰知一切苦難方才自當日始。”
說著,烏雞國王情不自禁的抹了把眼淚,忿忿不平的繼續說道:“自求雨之後,寡人便與他同吃同住。
又過了兩年,有一日寡人與他一同遊春賞玩。
待行至那御花園裡,他不知拋下什麼物件到一口八角琉璃井中,片刻之間井裡便升起萬道金光。
寡人見此心生好奇,便到那井邊一探究竟。
可誰知他卻突然發難,一把將寡人推下井內,復又將石板蓋在井口,堆起泥土移了一株芭蕉載在上面。
只可惜我死了兩年,落得個冤魂之軀也。”
唐僧聞言,強壓下心中恐懼。用力吸了幾口氣,顫抖著說道:“陛下莫非不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民間百姓亦知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陛下這等英雄豪傑,又怎可這般大意!”
烏雞國王苦笑了下,搖著頭說道:“當初見他頗重情義,是以一時不查。
如今只能徒之奈何,悔之晚矣!”
唐僧想了想,引導著問道:“陛下,你說的全不在理。
你既然死了三年,那文武百官、三宮六院又怎會全然不知。
你若是兩年不上朝,他們莫非就不尋你?”
“嘿!”
烏雞國王輕笑一聲,感嘆著說道:“說起來,那歹人倒也真有些本事。
他自從害了寡人,便在御花園搖身一變,化作寡人模樣。
這兩年莫說滿朝文武,便是皇后嬪妃、太子皇兒皆未看出半分端倪。”
唐僧聞言,想起李承乾的疏漏之處,迫不及待的說道:“陛下,那怪有些神通,你鬥不過他倒也罷了。
只是你既已身死,為何不去陰司閻王處上告?”
烏雞國王聞言,咬牙切齒的錘了下桌子,怒氣衝衝的說道:“那歹人神通廣大,著實可恨!
當初尚在烏雞國時,城隍便時常與他喝酒,海龍王亦與他有親,東嶽天齊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閻羅是他的異兄弟。
如此這般,你讓我去何處上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