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近道:“若是他們沒辦法呢?”
他很清楚,晏殊的家族同樣是仕族,這也是他逐漸與歐陽修、富弼關係不和睦的主要原因。
晏殊疑惑道:“擇優錄用不可嗎?”他顯然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程度。
林近搖了搖頭道:“那可是五千名舉人,故意黜落必然引起反彈。”
“國子監說的是真的”
“師公還沒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一有鐵筆加快了學子的學習速度,二有活字印刷普及,各種科舉資料售價極為便宜,那些舉人秋闈結束便都來了汴京城閉門苦讀,至今已五個月有餘,若說全中有些危言聳聽了,若說能中一半卻是八九不離十的。”
晏殊面露驚訝,“鐵筆、活字,只怕我朝要文教大興了。”
“不錯,科舉改制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這與你卻沒多大關係,你不安心備考操這個心做什麼?”
“師公莫非不知,我如今可是皇家書院的副院長,科舉改制皇家書院自然也要分一杯羹。”
林近到了此處換了另一種說辭,否則他很難逃過晏殊的追問。
官家要建皇家書院,滿朝文武都沒當回事,畢竟那算不得朝廷正規機構與太學的地位是沒法比的。
晏殊疑惑道:“你也要分一杯羹?你要什麼?”
林近笑道:“師公!皇家書院的院長是官家,你應該問官家要什麼!”
晏殊到了此時才不得不重視起自己這個便宜徒孫。
“致遠,官家與你說過此事?”
“官家要什麼,自然是要聽我的意見。”
晏殊驚的站起身問道:“你想出面主持科舉改制?”
“若是別人都沒辦法,晚輩倒是
願意效勞,但是這要有人支援才行。”
“你要讓老夫幫你?可是我無權干涉東府的事宜。”
林近道:“師公調任東府做宰輔,再有官家支援,這事不難。”
“哼!你倒是打的好算盤,老夫向來不爭,為何要摻和這種破事。”
直到此時,晏殊才說出他的意思,晏家是仕族沒有自己挖自己牆根的道理,只是說的比較委婉而已。
“科舉不改進士會一年比一年多,朝廷養不起,就只能降俸祿了。”
林近將話說的也明白,朝廷養不起這麼多人了。
晏殊兒子八九個,孫子更是一大群,各個都有被朝廷萌蒽的官職在身,偶有一兩代人中個進士,就又可將家族的實力提升幾分,這也是仕族不倒的原因,降低俸祿就是割仕族身上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