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與南宋同行> 第一百八十九章 鐵甲戰艦不是絕對的保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九章 鐵甲戰艦不是絕對的保靠 (2 / 2)

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迦太基開始向非洲內陸擴充套件,並控制了北非的大部分腓尼基人殖民地。

與此同時,迦太基亦向西地中海進發,佔領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島嶼、撒丁島、科西嘉島及西西里島西部等,開始稱霸西地中海,與希臘分別控制著地中海的西東兩邊。

羅馬於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國,在向地中海擴張過程中,公元前264至公元前146年與迦太基為爭奪資源而走向戰爭,即歷史上著名的布匿戰爭。

布匿戰爭是古羅馬與迦太基兩個古代奴隸制國家之間為爭奪地中海西部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著名戰爭,這場戰爭前後進行了3次。

持續118年的布匿戰爭,以迦太基的滅亡而告結束。

羅馬人在這期間堅韌頑強,愈挫愈勇,永不言敗,而迦太基人意志薄弱、貪生怕死、畏懼戰爭。

長達一百多年的戰爭給交戰雙方帶來了極大損失,特別是羅馬多次遭受重大失敗和挫折,數度瀕臨絕境,但羅馬人表現出了驚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憑著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一次又一次的險渡難關。

第一次布匿戰爭戰敗時,他們在國庫空虛、稅率高至極限的情況下,靠國民主動捐資再建艦隊。

當迦太基想乘勝和談時,羅馬人奉行“絕不在敗北的時候妥協”原則,堅持戰爭到底。

第二次布匿戰爭,起初羅馬連敗幾役,但他們始終沒有像漢尼拔想象的那樣分崩離析,反而愈挫愈勇。

在波河平原的兩次戰役中,羅馬軍3萬人喪生,但他們誓與漢尼拔再決雌雄,公民踴躍參軍,迅速組建了13個軍團。

坎尼戰役一仗使羅馬戰亡全國五分之一的青壯年,包括大批貴族子弟。據說迦太基士兵從羅馬陣亡將士手上取下象徵貴族身份的戒指,足足盛滿了3個大籮筐;羅馬元老院300個席位,因議員陣亡,戰後空缺多達177個。

但元老院要求城中悲痛的婦女們閉門勿出、禁止提“和平”二字、不許贖回被俘者,認為危急時刻仁慈會引來禍害,嚴酷雖短期痛苦但長期對公眾有益。

經迦太基軍反覆蹂躪,羅馬經濟到了崩潰邊緣,被迫對內增派稅賦、對外大量舉債,公眾生活貧苦,但人們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

與此相反,迦太基人由於生活富裕舒適,普遍貪生怕死,他們但凡能夠收買僱傭軍,就絕不願意自己去過軍旅生活,認為那會白白浪費賺錢的時間。

迦太基人工於算計,他們可以把各個民族一條人命的價值精確計算到個位數,他們認為一個成功的迦太基商人的性命太貴重,不值得去犧牲,打仗這種事只要去找西班牙人或高盧人代替就行了,戰爭如同商業投機,開戰無非是為了開啟新的市場。

打仗關鍵是錢,錢越多,能收買的僱傭軍就越多,勝算就越大,如此而已。

由於貪生怕死、畏懼戰爭,他們在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軍遠征非洲之初,才敗了幾仗,死亡的還都是外籍僱傭兵,就迫切地想要向兵力不足兩萬的勒古魯斯求和。

在羅馬人第一次依靠自己操船技術、使用撞擊戰法打敗迦太基艦隊後,迦太基人便再也無法忍受戰爭帶來的困苦和負擔,又主動向羅馬求和,以割地、賠鉅款為條件換來短期的和平,而其實當時羅馬人遭受的苦難遠遠超過他們,已經耗盡財力,承受不起哪怕一次新的失敗。

第三次布匿戰爭開始時,他們更是一味忍讓,唯羅馬人之命是聽,與虎謀皮、自廢武功,直接導致其亡國滅族。

一代傳奇英雄漢尼拔的橫空出世以及與羅馬之間至死方休的血戰——地中海爭霸的戰火將迦太基的都城夷為平地,其全部屬民被屠殺或者變賣為奴……

公平自由的商業精神,文明的興衰交替和絕不妥協的生死鬥爭……迦太基的故事太耐人尋味了……

商業精神的軟弱性太明顯……光有鐵甲戰艦還真不是絕對的保靠呢。

感謝書友澳洲老吳的打賞……這幾天有私事太忙了,明天恢復正常,見諒。8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