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與南宋同行> 第二百八十一章 水晶球法陣將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八十一章 水晶球法陣將成 (2 / 2)

大宋民間很快就流傳了一個說法,說是中秋之夜大宋皇宮將舉辦中秋水晶球法陣,一來為天下蒼生祈福,二來為大宋官家增壽。

有關流求敬獻的水晶球,有心人默默統計過了,按照《大宋時報》上記載的貢獻數字,這幾年,應該早就夠萬枚之多了。

想想看,大宋皇宮的官庫裡竟然有萬枚水晶球這是如何的壯觀,真是令人嚮往!

接著有傳言說,到時候,還會在民間巡迴設陣,讓萬民與官家同樂這樣,無人不盼著中秋節快點到來!

提到中秋,說幾句閒話。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但中秋節真正開始盛行卻是在宋朝時期。

宋代人不但賞月而且在中秋節還要拜月所謂拜月就是在庭院中焚香祭拜月亮神,說出自己一年的心願,以求得保佑。

當時的男子拜月一般是求得“早步蟾宮,高攀仙桂”,而女子拜月則主要是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對於這種習俗,當時就有詩人作詩調笑,“時人莫訝登科早,只為嫦娥愛少年。”

也就是說等到中秋之時,行在臨安的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焚香拜月,大家都各有所期。

宋代中秋節是通宵歡慶的,這一天人們不會因為天色已晚而熄燈入眠。

中秋夜時,貴家結飾臺榭,民間則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

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竿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大宋時代的人過中秋,月餅並不是必需品,很多人家都不會刻意準備月餅作為當晚的佐餐之物。

比起月餅來,飲酒倒是更為普遍因為在當時條件下,製作月餅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還是大難事。

一來製作月餅的工序較為複雜,一般人家難以做到;二來月餅所需材料不是每家每戶都能置辦齊全的。

酒水就不一樣了,村鎮、街坊大都有酒肆,而且中秋時節正是新酒上市的時期。中秋之夜,富人酌酒高歌,窮人也置衣買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

大宋時代,無論南北東西,在中秋夜都要喝點“玩月羹”,事實上只是一種普通的湯飯而已吧此外,時鮮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宋代的中秋節時間也並不是統一的,有些地區的確是八月十五過中秋,但是也有些地區如浙東,就是八月十六過中秋。

相傳曾擔任過宰相的史浩,老家就在浙東地區,史浩鄉土觀念很重,每年八月十五,他都要帶著一家老小從都城臨安出發,到老家與鄉親們團聚,這種習慣一直保持了好多年。

直到有一年中秋節前,他回鄉過中秋時,因為途中所乘馬匹受了傷,只得在紹興停歇,但是這一停就把八月十五給錯過了。

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十六,換了坐騎的史浩到了家鄉,當地百姓為了能和史浩一起歡聚,所以又過了一回中秋。

此後不久史浩去世。家鄉父老為了紀念他,乾脆就將中秋節改在了八月十六來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