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村的老村長同時也算是孔家的族長……他現在正在為自己族裡面的喜事而開心,特別是自己家裡的,又有新人要結婚了。
這個山村裡的孔家與孔氏家族的關係其實不大。
順便提一下此時的孔氏家族。
在這個民族的歷史上,曾經有許多顯赫一時豪門大戶,但是,只有孔氏家族歷經了多年,卻仍是譜系井然,並且世受封爵,享盡了封建的富貴。
孔氏家族,是有同一始祖孔子逐漸繁衍下來而形成的龐大家族,素有“天下第一家”的美譽。
歷代王朝都以尊崇孔子和宣揚儒學作為維護其統治的思想基礎。
在封賞和褒揚孔門始祖孔子的同時,對孔子的子孫後裔們也進行大加封賜,尤其自漢代之後,孔子後裔就受封為世襲貴族,從封君到封侯,等級各異,名目繁多。
而自公元1055年,宋仁宗封孔府主人為世襲“衍聖公”之後,孔氏家族一直享受著這種榮譽……威嚴、氣派的孔府大門,上面高懸著一塊匾牌:聖府;門柱上,刻著燙金大字:
與國休慼,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後歷經朝代更迭和家族的變遷,到了後梁太祖乾化二年,也就是公元912年,孔氏傳倒了四十二代孫孔光嗣。
由於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非常惡劣,到處是兵荒馬亂的殘酷景象,地處山東曲阜的孔氏家族又遠離京都皇室,因此,孔府當時基本上斷了恩賞。
四十二代孔光嗣僅靠做泗水縣令來勉強度日。
這時,孔府有一個灑掃戶名叫劉末,進孔府後改名叫孔末,一心想篡位奪權。
他於公元913年謀殺孔子四十二代孫孔光嗣,並取而代之,“殲滅孔氏,曲阜殆盡”。
又因為當時的戰亂所致,孔府族人敢怒而不敢言。
但孔光嗣獨子孔仁玉剛出生才九個月,被母親張氏帶到外祖母家避難,被外祖父張溫藏匿起來,才得以倖免遇難,保留住了孔氏的骨血根苗。
十幾年過去了,孔仁玉長大後,發奮讀書,刻苦學習,準備將來取得功名後,剷除孔門的家賊孔末,以重新振興孔氏家族。
後來,孔仁玉赴京趕考,被朝廷授以太學生的職位。
這時,又有人向朝廷奏報,說曲阜縣令孔末並不是孔子的後裔,真正的孔子後裔、四十三代孫孔仁玉就躲藏在其外祖父家中。
於是,孔仁玉就此機會就向皇上奏明瞭孔氏家族發生鉅變的原由,奉旨誅殺了孔末,並親任曲阜縣主簿。
長興三年,有加封為“文宣公”。
自此,孔氏家族再度興盛繁榮起來。於是,後世稱頌孔仁玉為“中興祖”,並在他死後,孔府為他建立了一座祠堂,叫做“報本堂”,以紀念他殲滅叛徒,重振祖業的高功重德。
曲阜的孔氏家族都是孔仁玉的後代。自此,孔姓才有“內孔”與“外孔”之分。孔子後裔為“內孔”,而孔末的後裔就是“外孔”。
孔末的子孫分佈在曲阜的小薛社、張揚社、東忠社、西忠社和西隅社等地,韃靼人來了後把他們改編為裡甲,化為民籍。
但是,所謂的內孔與外孔是孔氏家族史上糾紛最多的矛盾焦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