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德發主家看來,一個社會制度下,只要有一定規模程度的奴隸存在,這就說明不是個案,這個社會制度並非是自由民制。
流求島就敢說自己是自由民制,因為根本沒有奴隸存在!
王德發主家不是政治家也不是思想家,更不是歷史學家,他不會這麼高深的社會學知識,所以只能說這個時候是部落制正在走向完全解體的過程,沒有辦法直接下定義。
不過,他也想開了,給人類的歷史發展劃分嚴格的社會制度形式本來就是十分可笑的事情,很多時候無法劃分!
比如韃靼人。
他們在草原上施行的絕對是奴隸制和部落制,等到他們做大做強後,在除草原外又是施行了封建分封制他們發展的根子和結果同時存在,是一體兩面的問題,你說說怎麼劃分?!
莫不如只按照一個標準來看,只看他們是怎麼發家的最初的原始積累是來自於哪裡!
這一下子就簡單了,他們就是強盜集團!
因為他們從不參與任何物資生產的行為,只關心物資分配只要走出草原,他們就開始相信自己的刀子了,相信刀子裡面出財富和政權,這和是不是原始部落制度、奴隸制度、封建制度或其它制度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因為你可以起出花花名字來,但是,你也掩蓋不了你對物資的創造和分配的認知和所作所為!
從某種理論體制內的觀點來看,渤泥國的社會制度是落後於韃靼強盜集團的半奴隸半封建社會制度但是渤泥國國內確是比較自由和開明。
比如沒聽過強迫別人從事某個行業終生不變,也沒有聽說過他們的社會成員到其它地方還要開辦路條等等。
這裡允許其它國家或民族開辦商業,也沒有聽說過動不動就抄家問斬之類的事情。
這裡的國王可以娶幾十個老婆,自由民也可以,只要你養活的起。
當然,除了奴隸外,這裡人人都要交稅,連剛滿三歲的小孩子也是如此。
這裡的軍隊還是屬於國王和一些長老貴族所有,“國營企業”壟斷也是十分嚴重。
國進民退的現象也存在。
王德發主家聽到了渤泥國大臣的要求後樂了,這是好事啊,那兩個小子畢竟受過流求幾年的教育了,如果能成為其它土著國的重要成員,無疑有利於推行自己的價值觀。
少年時期學習的能力強,這個時期受的教育幾乎可以影響終生。
王德發主家在文來河畔釣魚時,就把這個出乎意料的好事告訴了他們兩個。
當時,他們兩個人都有些傻眼了王主家不要我們兩個了嗎?!
王德發主家苦笑著說:“兩個傻小子,我們在文來河不走啦!再說,這裡離流求島就十幾天的海程,能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