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陣皮茶湯沒有,清水煮茶要不?”
“然!”
萬士達第一次有心想踹飛一個古人的想法……
大家對這個空手上門,還是一個提轄的人,還是死皮賴臉的人沒做好招待的準備。
先以陶瓷碗和清水茶湯飲之。
吳大鵬出去了一會兒,又回來了,大家明白,他是去查資料了。
這裡的人哪裡有知道大宋工部製造御前軍器法可提轄是個什麼鬼?
鮑威和郭勿語也不知道,這傢伙還是穿著常服。
吳大鵬回來後,用手做了一個七的數字,大家明白了,這是一個七品官員。
吳大鵬皮笑肉不笑地說:“再來一碗茶湯否?”
這小子已經喝了兩碗了,真渴了。
“不了,不了!”
“要不要來點果子?”
“正好,腹中有些飢餓……”
好吧,吳大鵬揮手讓使女端上來兩盤江婆婆雪米糕。
結果這傢伙一個人吃了半斤有了。
吳大鵬看著兩盤子裡的最後一塊,說:“算了,都吃了吧,省得剩這一塊兒太寂寞……”
他真就拿起來吃了。
這期間,大家也都知道了他的家世。
這是一個鳳凰男,老家是虔州府三口水村人,父母雙亡,由家族賙濟,中了二甲第三名。
大宋時期完善了此前科舉的很多弊端,也確立了最佳的考試內容。
其一是糊名制度的確立,就是把考生所填寫的姓名、籍貫等一切可能作弊的資料資訊全部密封,還有專門的謄寫院,使主考官和閱卷官無法得知每張卷子是誰的。
其二是考試時間的最終確立。
唐朝每年一考,國家動用的財力、物力、人力可想而知。
大宋時期定為三年一大比。
這個時間直到滿清的宣統間最後一次科舉,沒有任何改變。一般小說中提到的“大比之年”,就是指這一年有禮部會試,要出狀元了。
其三是文風的轉變。他們將延續了百年的程文考卷全部黜落,所取文章,都是言之有物論之成理的“古文”,所以蘇軾、蘇轍就佔了大便宜,因為這兩兄弟最善於議論古今成敗之理。
其四是考試內容和科目的轉變。
宋朝前期的拿手絕活兒還是詩、賦、論,前兩項更是絕活兒中的絕活兒,那是要按照韻書去寫的,一旦出韻,再好的文章也是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