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兩家鹽場也完工了後,張國安第一個就下手,把那些勞動力也僱傭下來,給人家正常的工錢,讓他們參與八道河地區的勞動。
單單就是參與破碎石灰岩和泥灰岩的工作,這裡就需要大量的人手。
幫助雅各修建商站的那些泥水匠,張國安也沒有放過,等他們修建完了商站後,同樣也僱傭過來了,參與修建房屋。
雅各一開始非常奇怪這裡竟然有羅馬式水泥。
在羅馬時代,義大利地區的羅馬人首先使用石灰做磚的粘合劑。
普通的石灰叫做生石灰,加水則變成粘粘的熟石灰,摻進砂子則是灰漿。
灰漿在空氣中吸進二氧化碳,變成碳酸鈣而逐漸凝固,所以,可以利用灰漿做為磚的粘合劑。
這一點和中國歷史上的技術發展差不多,而且中國歷史還有可以用糯米湯汁拌粘土的辦法,所以從品種上說比他們先進一些。
然而,羅馬人又進一步用石灰、石膏和火山灰混合焙燒而發明了更優質的粘合劑。
這與今天所使用的水泥在性質上及其相似,甚至羅馬人還把這種粘合劑當作鋼筋水泥那樣使用。
所以在羅馬的建築中,多是採用石、磚分兩層砌牆,中間加進這種“水泥”,使其凝固的建築方法。
由於羅馬人發明了這種優秀的“水泥”,所以後來在歐洲一直使用這種羅馬式“水泥”。
直到現在,雅各的家鄉安科納地區還是使用這種辦法建房。
這個時候,由於地理上的差距或是其它原因,大宋朝的建築用粘合劑一直沒有發展,沒有進步。
雅各後來觀察到,這裡的羅馬式水泥根本和自己家鄉用的不是一回事情,這好比他們當地的陶器和大宋的瓷器一樣區別大。
他也看到了所謂的那種泥灰岩,發現,這種岩石家鄉似乎根本沒有。
他便放棄了學習燒製的方法。
雅各感嘆著這裡的人真是多才多能啊,他們像維京人那樣善於捕殺大魚,又像是法蘭西的農民那樣善於種莊稼,還像是英格蘭人那樣善於造海船,阿拉伯人那樣善於航海甚至比義大利地區的商人還善於經商!
還有他們對岸的那些大宋人,他們燒製的瓷器和編織的絲綢,已經是天下一絕了。
雅各不知道的是,張國安船首正準備把他們家鄉現在正在用的真正的羅馬式水泥搞出來。
因為張國安在一道河地區的流求衛隊隊員送來的礦石中,發現了有凝灰岩。
有凝灰岩的地方就一定有火山灰,看來他們已經深入到火山區了。
儘管那些人不是他的半大小們指揮的,但是,流求隊隊員們自從入隊後,就知道,主家要求他們在巡邏或是狩獵時,看到怪異的石頭,就要撿回來,送給主家看。
當時張國安就決定,在一道河地區馬上建起火山灰水泥廠,這個加工起來,可簡便極了。
用火山灰或是凝灰岩與石灰,再配上少量的石膏,用低溫煅燒,就可以了,它防水防滲性極強,特別適用於南方。
石膏在這個時空叫寒水石,在建康地區產出甚多,民間用它點豆腐,要多少有多少,再說用它只是當配料也需要不了太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