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與南宋同行> 第一百五十一章 他為大宋操碎了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一章 他為大宋操碎了心 (2 / 2)

更沒有拿銅錢去買外國國債,再回饋去人家買貨物的錢吧?

那麼怎麼大宋也出現了,銅錢難掙。物價還高的情況呢??

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物質是不滅的,它們一定去了一個地方。

很簡單,民間大小商人都給囤積了!!

換句話常識性的說法。就是銅錢沒有出現在應該出現的地方!!

民間大小商人也不是傻瓜,能再次掙錢的生意不做,非要把錢埋起來,變成銅礦根本原因是,大宋一直在搞國進民退的經濟制度,而且樂此不疲!

好做的生意。全讓大宋政府佔了,而且各個交通路口的攔頭制交稅法,進一步壓低了民間投資的熱情。

根源在大宋的制度上!

但是大宋全體上下沒有一個比張國安更明白經濟理論,他們使勁對著問題的表面發揮行政命令式的管理,這個真不是故意的,是真不懂。

若是有人再囤積銅錢,算你惡意囤積了!

這不是原話,大概的意思吧,南宋時,朝廷便出臺了一個法令,要求命官之家存留見錢二萬貫,民庶半之,其他的銅錢必須變換成金銀、鈔引之類。

這意思是領導幹部帶頭,群眾跟上,把銅錢拿出來花吧。

但是無法有效監督的行政命令都是笑話,這就好比大宋政府說:看盜版是一種違法行為!

但是盜版者會冷笑道:你來抓我啊。

這都不是問題的關鍵。

大宋後來也發現這樣不起作用了,便又衝著問題的表面下功夫了,銅錢不夠,我多印交子吧,怎麼也要錢鈔流通啊。

完了,紙幣作為信用貨幣,如果國家超發,就會迅速貶值,南宋後期的會子就貶值得厲害,第一界會子可以兌換近800文銅錢,發行到第十八界時,也就是南宋後期,每貫會子只可兌換銅錢不到200文。

這便導致出現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人們拼命花掉紙幣,貯備銅錢,反而又讓物價上漲了。

但是大宋政府的行政對策有的是!

一是實行嚴厲的“錢禁”,即禁止銅錢外流,禁止民間私自毀錢鑄器,限制民間儲藏銅錢。

這一思路有點像那面世界樓價高企不下了就採取“限購”措施,看起來是對症下藥,實際上經不起經濟學的考驗。

還是那一句話,大宋朝的錢荒並不是因為貨幣總量供應不夠,而是貨幣迴圈過程中出現的“短缺假象”,貨幣囤積了,沉澱了,主要大小持幣者投資願望不旺盛,這說明經濟制度上出現了一點問題,找出原因來解決它,肯定行。

可惜的是,大宋的領導人雖然有非常明顯的重商主義傾向,但是經濟學常識卻很欠缺,而且比較迷信行政調控的力量,於是將市場的調節機制當成了造成錢荒的因素加以嚴厲限制,一邊厲行“錢禁”,一邊鑄幣放水,加大流動性的供應。

結果導致銅錢的購買力下降,而“錢荒”卻一直沒有解決好,更要命的是銅錢難掙不說,物價還高。

大宋的民間不缺錢,張國安用奢侈品換出來多少錢鈔了?!

張國安接著先前吳大鵬給大宋開出的實行工業化的一個藥方外,又給大宋開出了另一個藥方,必須深化經濟體制的改革!

但是,張國安寫下了幾條後發現,這些全是動了趙家人的核心利益他相信,自己要是敢提出來,有人會在分分鐘鍾弄死自己。

可拉倒吧,另想辦法!(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