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錢行首舉起了木槌子,口中喊道:“三十萬貫第一次,三十萬貫第二次”
DUANG!這第一塊手錶屬於他了。
那個大鹽商確實是有錢人,屬於千萬貫級別的鉅商。想是別人不敢和他拼搶。
但是,這不是劉錢行首想要的熱鬧。
劉錢行首本來想安排內應來抬價錢的,但是由於這個數額巨大,更為關鍵的是,他所請的鉅商、大商們都是互相熟悉,貿然出現一個內應抬價,這太假了。
抬價,只能是在小事務上。
第二塊,他直接把底價定在了三十萬貫錢上了。
結果是一個茶商給買走了。
劉錢行首恍然大悟,原來。他請的這些鉅商大商們是互相謙和啊!
他又學到了一點,下一次最好請一些互相不認識的,最好還是彼此有仇的人參加,那樣才能讓場面好看,
第三塊的結果也是如此,劉錢行首對此更是加深了認識。
指南針竟然流拍了!
劉錢行首大吃一驚,難道自己這個行家裡手,竟然也看走了眼!
一個海商說:“劉行首,此物大有用處,但是那些船長、舟師手中也有類似之物。也可用,若是花上十萬貫來買,太不值當了。”
真正的大商,特別是正道得來的錢鈔。不會任性灑出去的。
又一個海商說:“但是某以為若是一萬貫錢,還是值了!”
劉錢行首看了看那精美的指南針,說:“不可,那物主的底價可比這個高多了”
事後,他對張國安說:“初識殷地安國珍寶,老夫心裡也是無數的。耽誤了張大商的生意,見諒,見諒。
這手續費用,某是不要的”
張國安心裡明白,若是不是由於人家能準確的進行顧客定位式找尋,自己是無論如何也掙不上這些錢鈔的,更別說人家先期還花費了一些呢。
百分之五,半成的手續費還是要的,別壞了規矩。
劉錢行首推卻不過只得收下,說:“好,老夫正好可以用此錢來辦置開礦用具。
張國安笑笑想,最好多去一些。
他最近這一段時日收穫也是不小的,買下了一百多人不算什麼,總數不過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