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得益於以宋代福壽溝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統,而離贛州不遠的廣州、南昌等城市卻慘遭水浸。
贛州之所以面對暴雨的侵襲安然無恙,就是因為這條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統,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仍承載著贛州近10萬老城區居民的排汙功能。
有專家折服:贛州舊城,即使再增加三四倍雨水、汙水流量,也不會發生內澇。他們認為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讚歎,這就讓人無語了。
吳大鵬沒有去操心水壩工程,但是活兒還有的是。
他們還需要大量的石灰,這個不僅建築要,化工和衛生全要,特別是衛生一項,現在全指著它給環境消毒了。
至於說石灰的燒製,就比較簡單了,他們直接在山坡上挖出五六米深的山洞,然後讓石匠砌上石壁和石頂,直接開始用炭燒了。
石灰的原材料是海岸礁石和他們吃的海蠣子殼。
在採海岸礁石時,吳大鵬當起了二把刀的爆破指揮,讓他們石匠打眼,然後裝上黑火/藥,然後用木樁壓實堵死,裝上長長的引火索,然後點燃……
“轟!!!”
結果第一次裝多了,碎石都飛出去一里了,差一點砸死人!
收拾現場的碎石費了很多力氣。
所有的石匠臉都嚇白了,他們沒有見過這樣開石……
第二次又裝少了,大塊型的太多……叮叮噹噹地碎成小塊又費了一些力氣。
幾次下來,由於防衛做得好,一直沒有出現傷人死人現象,最後終於讓石匠們掌握了黑火/藥的用量。
事實上,吳大鵬自己還沒有他們有數,只是充當安全員的作用。
至此,八道河的海岸邊經常發出轟隆隆的聲音了。
他們生產的黑火/藥大多用在這上面了。
吳大鵬決定開始嘗試著煉燒水泥,品質再差的水泥,它的抗水性也比石灰好。
六個人同樣都沒有從事過這個,大宋工匠們更不會了,所以,大家照著帶過來的資料,照本宣科的建設。
在他們的計劃中,什麼時候建起了曬鹽池,什麼時候才算第一個階段完工,他們才會回到原先的世界。
食鹽,不僅僅是食用或者貿易,它更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
在那些半大小子們帶著圍獵隊回來的時候,他們不僅帶回來了大量的獵物,還帶回來了不同的石頭,其中有一塊就是泥質灰巖。
這些半大小子出去圍獵時,還被要求撿拾各種不同的石頭,充當地質勘探隊的作用。
泥質灰巖是指介於粘土巖與碳酸鹽巖之間的過渡型別沉積岩。
它比石灰岩質軟,比粘土巖又硬,正好可以用來燒煉“羅馬水泥”。
這玩意兒不用填加配料,溫度要求又不高,直接燒煉就行,正好適用於現在。
所謂的波特蘭水泥,想都不要想了,光是對高溫的要求,他們就達不到,更不要說是各種配料比了。
羅馬水泥強度不夠高,但是,它更耐水,特別是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