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與南宋同行> 第一百一十一章 適合當下的,才是最好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一章 適合當下的,才是最好的 (1 / 3)

王德發抱著膀子看大宋工匠們從硝土裡提取硝。

他們在竹架子上架了一口陶甕,在偏底部鑽一個筷子粗的小孔,然後將硝土倒在裡面摁結實,還起名曰:摁甕子。

甕的上半部分倒上清水,當小孔中滲出黃褐色的水時,這便是含硝的“滷水”了。

待到濾出的水無色了,就將滷水倒在大鍋裡,他們又起名曰“熬水”。

最後,他們把熬出的水倒在木盆裡,冷卻後結晶成硝,又起名曰“盆硝”,先期熬出的鹽則倒在布兜裡用沙土埋好,叫做“棲鹽”,要過幾天才能食用。

這程式說來簡單,實際過程要長的多。

他們摁甕子至少要半天,濾水要三五天,熬水需四五個小時,而最終結果不過是五六斤硝、七八斤鹽。

但是好在這硝土沒有成本,但是算一算還是沒有硝田法好,因為硝土找起來費事,而且**的含量不高。

而且兩個人幹了五天多的活兒,收穫太少。

當然,他們提取出的**純度還不算高,不會溫控。

他們所謂的棲鹽,就是所析出的鹽中還含有少量的**,他們想借此分化了……

王德發親自設計了一種方法,採用塔式分級淋洗過濾來從草木灰中提取鉀鹽,利用重力,讓水流在富含鉀鹽的草木灰中緩慢移動時,迅速溶解其中的鉀鹽,並隨水流在草木灰中的推進,不斷有新的鉀鹽溶入而使溶液濃度逐漸增高。

然後收集最初濾出的高濃度溶液用於蒸發濃縮,其後排出的中低濃度溶液則排入下一濾池用於繼續浸提,至排出溶液鉀鹽質量濃度足夠低時結束洗濾,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提取草木灰中的鉀鹽了。

提取硝土的辦法也可以用這個裝置。

這個裝置其實就是一些鐵鍋、木桶和竹筒的組合,最先進的裝置就是溫度計了。

這樣,王德發有信心建起一座手工作坊式的原始型化工廠,在初級階段裡,可以日出一噸的碳酸鉀和五百公斤的**。

緊接著,他又去籌備他的硫酸廠了,有了硫酸後,哪怕一天才有個幾十公斤產量,他也敢說自己開啟了化工時代的大門……當然這路子還很長,他需要各個行業的配合,特別是宋子強的機加工上。

上升到硫酸這個檔次了,他可不敢用木頭和竹子對付了,要求一定的鑄鐵裝置,陶瓷罐子到可是以解決一定的貯藏,但是加工過程中可不能沒有生鐵裝置。

他去找宋子強時,宋子強正在忙著澆鑄生鐵鍋,工作挺忙的。

他今天的工作量是十口中型的,十口一米二直徑的。

王德發看到幾個大宋工匠正在用細沙、石灰、礫石的原料,製作鐵鍋模具呢。這個鐵鍋模具根據鑄造鐵鍋的大小不同而不同,一個鐵鍋模具最多能使用四五天。

所以這道工序總要有大宋工匠們不停地在做。

宋子強看到王德發來到自己的鑄造廠了,便停下了打磨鐵鍋的工作。

宋子強說:“怎麼又要鐵鍋?前兩天送的不夠用?”

王德發說:“夠用了,我來看看,你這裡什麼時候能加工出低壓反應釜……”

宋子強愣了,說:“不是說等下批次才開始整硫酸嘛?我這還沒有開始搞壓鑄技術呢!”

“壓鑄很難嗎?”

“發仔,不難,但是那些大宋工匠只會用人力壓鑄,這樣加工出的型件太小了,我們不能總要鐵錘和鐵斧吧……”

王德發說:“等著吧,我多建幾座風車……”

宋子強笑著說:“大家都沒有用過風車動力,你也只是看過影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