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條漿糊三個字,龍姑婆的臉上露出了極其嫌棄的表情,還以為這小子有什麼特殊的過人之處,結果呢,還不就是個熬漿糊的本事!
回想起自己當年被迫去拜師學裝裱手藝的時候……那幾乎就是要了他的命,他們老闆給他們找了地道的老師傅,很是有水平,這就搞得他師學藝變成了一件辛苦的事。
一開始他天天去裝裱店裡,幹這個幹那個,幾乎就是被人當下屬使喚,就這樣那老師傅還不搭理他。
根本就不相信,他那麼大年紀了,還能靜下心來學習裝裱?這小子怎麼看都不是安安靜靜的美男子才是啊!
學習裝裱,需要守的住心性,耐得住寂寞,不及如此,如果沒有十足的勇氣,很難弄堅持下來。
而一個老師傅要是想要培養一個接班人,更是需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不然人家師父把本事交給你,你卻不能繼承,更有甚者直接撂挑子不幹,那豈不是要老師傅吐血了。
與其浪費時間,倒真不如一開始就認真的檢查一下。
所以張成就是從裝裱店裡的學徒做起來了,一開始就幾乎是端茶倒水、打雜的工作,等到那位老師傅覺得他有點意思了,才開始叫他裝裱技藝,但是但凡要學習裝裱,第一件事就是先做好調漿工作。
那時候張成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甚至可以說是枯燥乏味,那種讓人煩躁的苦逼生活,但凡是個瞭解他的人都會懷疑這小子是不是瘋了,根本就不相信他會在這地方長久的堅持下去。
所以包括那位師父,後來都說沒想到張成竟然可以堅持那麼久。
不過張成那時候也很有心眼兒,一開始上門的時候並沒有說十來學習的,就簡單的表示了一下自己不過就是來搞裝裱的,這一下子就拉近了距離。
反正普通的字畫裝裱也不貴,他那時候就想著去看看,就當做是一塊敲門磚就好了,雖然和老闆越來越熟,張成甚至都程門立雪,那老闆還是猶豫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收下了他當自己學學徒。
就先當做是一個免費的勞動力了,再說那時候的張成身上還有一些力氣,就衝著那體格子,也把人給留了下來。
誰知道張成從入門到調漿糊,在到完全掌握裝裱的技藝幾乎就是花費了四年的時間,直到那裝裱店老闆上了年紀,帶著家產回老家去了,張成才去學了別的東西。
原本那位老師傅有意讓張成把店給盤下來,讓他當新的掌櫃的,可是那古董店老闆對他是恩重如山,所以張成也不能幹出這種事來,所以他用志不在此的理由拒絕了那位老師傅。
老師傅也覺得以張成這種人才不能埋沒在自己這個小店,自然也就沒在多勸什麼。
張成也的的確確不想被一個小小的裝裱店給禁錮了生活,他的征程可是星空和大海!
古法制作漿糊,其實有些麻煩的,需要先把一些中草藥熬製成為將至代替煮漿糊裡面用刀的水,隨後才開始煮麵粉,成本來說也沒有很高。
畢竟一個普通的裝裱,誰家能花大價錢來做這種事,所以裝裱用的漿糊也不需要用多麼名貴的材料。
這個時代,常見的製作漿糊的方法主要有水衝、蒸汽、大鍋熬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