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永久網址,請牢記!
見皇后是真的動了怒,陶君蘭著才微微笑道:“臣媳不過是打個比方,並不是影射誰。(比奇首發)還請皇后娘娘見諒。不過也由此說明,這事兒的確是不能不是嗎?”
皇后氣道:“自然是不可能,我如何會做那樣的事兒?若是我發現宮中出現這樣的事情,不必別人動手,我立刻就嚴懲不貸了。”
陶君蘭溫順的垂下頭去,做出歉然狀:“皇后娘娘一向公正嚴明,自然是不可能包庇誰。”
她這麼說,自然還是為了九皇子罷了。否則,皇后真萬一提出要滴血驗親什麼的,九皇子便是必死無疑。其實,皇后說那些話,說白了也不過是為了要九皇子的性命罷了。
皇后根本就是想要九皇子做替罪羊,做阿武的替罪羊。畢竟宜妃沒了,若是九皇子也沒了那麼這事兒便是徹底平息了,以後再也不會有人想到這個事情,更不會去懷疑阿武和太子。以一人換自己孫子一生無憂,皇后自然是不會不願意。
陶君蘭想,或許換成是她,她也會願意的。
只是她不是皇后,也不用面臨這樣的事情,所以她還是可以選擇可憐九皇子,悄悄的幫助九皇子保住一條性命。
那麼小的孩子,被牽連進來已是無辜,更不必說因此喪命了。就算沒有宜妃的請求,陶君蘭也是不可能坐視不管的。
終生軟禁是一回事兒,好歹還是能享受人生的。可是要人死卻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螻蟻尚且貪生,更何況人?
陶君蘭心道:就當做是替拴兒和明珠積累功德了,再則這事兒本不用她花費多少工夫。
正想著,顧惜又開了口:“皇上,臣妾覺得太子妃所言極是。九皇子是您的兒子,您也一向寵愛,又何苦為了宜妃牽連九皇子?”
皇帝看著顧惜半晌,有沉吟半晌,最終到底是做出了決定來:“罷了,料來宜妃也不敢在這個事情上動手腳。也沒那個本事在這個事情上動手腳。”
皇帝雖說決定不多此一舉,可是心裡到底還是有些悻悻,口中忍不住罵了一句:“宜妃那個賤人,傳朕的旨意,褫奪其封號,扔出宮去餵狗罷!”
皇帝這話也著實是狠毒了。
不少膽子小的妃嬪都是被這話嚇得微微一顫。人都縮緊了幾分人都說一夜夫妻百日恩,可是這句話顯然在皇家卻是半點不頂用的。宜妃服侍了皇帝多久?還生了一個兒子,如今沒想到都落到了這個下場,更何況其他人?
以前人人都盼著的侍寢伴駕,忽然之間眾人心裡都是有了幾分牴觸和害怕。畢竟現在皇帝再寵愛,也生不出孩子來了,還去爭寵做什麼?沒有意義了不是?
皇帝自然不知道自己女人們心中的想法,不然估摸著心情就更加糟糕了。
而顧惜此時又開口求情了:“臣妾斗膽一言,其實以臣妾看來,這事兒還是不聲張得好。褫奪封號總要個理由,可實話卻是不好說的。找其他理由卻也不合適。不如干脆隱而不發,也看在九皇子的面子上,給宜妃一點體面。只是將來不遷入皇陵就是了。”
顧惜這話在情在理,她此番柔聲說來,更加襯得她善良溫柔。
陶君蘭在旁邊看著,心裡也是有點兒納悶和感慨:納悶是因為她覺得顧惜這般不遺餘力,甚至不怕觸怒皇帝,還真是膽子大。感慨則是覺得,顧惜到底還是進宮時日短,尚且還有一些善良在。比起其他人,顯得有血有肉多了。
不過更讓陶君蘭震驚的卻是皇帝居然一番沉吟之後竟然還真就作罷了:“就依莊嬪之言罷。”
皇帝此言一出,頓時所有人都是禁不住看向顧惜。眼中俱是震撼和忌憚只除了陶君蘭。能在皇帝震怒之時勸住皇帝,改變皇帝的想法,只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皇帝對顧惜的看重和寵愛了。
若不是顧惜進宮著實日子不長根基太淺而且不可能有子嗣,不然的話,眾人只怕不少人都要生出針對心思來。而且現在情況特殊,反而大家看著倒是隨後又鬆了一口氣,甚至有人開始忍不住盤算,是不是該和顧惜交好,這樣以後萬一惹怒了皇帝的時候,好歹還有人忙著求情。而且還有用。
陶君蘭則是想:如今宜妃沒了,四妃之位空出來一個,想來顧惜是要頂上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趁著這次機會幫著英嬪升一升份位……答應八公主的事情拖了這麼久沒辦好,她的心裡著實是有些不好意思。
而且,想起李鄴關於燈油的那一說的話,陶君蘭心裡更是覺得這事兒必須儘快成了才好。其實,此時就算不成,陪葬名單最後還是由李鄴來擬定的,李鄴大可以勾去英嬪就是了。
只是她心裡到底覺得還是該將這事兒辦成了才對得起八公主。
正思量著這個事兒,冷不防的皇后卻是開了口:“臣妾最近身子不適,只怕沒法子主持宜妃的喪儀。為了保證事情辦得妥當,臣妾想著是不是另外交給其他人去辦?皇上您覺得誰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