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信依然是跪坐的姿勢,手捏佛珠,就像是當年在揚州樹下與蕭布衣論道一樣,淡薄而超然。
“蕭施主,貧僧的師傅僧粲大師,曾經欠下了一個人情,而我出現在這裡,就是為了償還這個人情,這樣的解釋,不知道你滿意嗎?”
原來竟是牽扯到了上一代的恩怨,蕭布衣只知道大隋開國以來,佛道兩門一向是糾纏不清的,要不是佛門出了一個不世的天才僧粲大師以大智慧平息了佛道之間的紛爭,那天下的紛爭又怎麼會僅止於此。
難道,當年僧粲大師也是得到了太平道的幫助,才可以化解佛道兩門的宿怨?但是不可能呀,太平道明明就是道家的代表,應該與僧粲大師水火不容的,又怎麼會對他施以援手呢?
不明白,不過眼下也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蕭布衣拱手笑道:“之前多次承蒙大師的恩典,蕭布在此次謝過,今天還望大師看在昔日的情分上,給我讓開一條小路,蕭布衣以及朝廷,對大師均會感激不盡!”言下之意,是以權勢壓人了。蕭布衣很清楚佛門現在是如何需要朝廷的幕後支援,不然道信也不會三番四次地對自己示好。
其實蕭布衣也不想走到這一步的,不過形勢緊迫,而且道信的金剛不壞神功,他是親眼目睹過的,連假符平居那無堅不摧的鐵掌也在他的身上無功而返,自己實在是沒有信心在這狹窄的天梯上勝過這位佛門高僧,可以說,他現在已是佛門第一人,一身的修為,可是常人可以所不可望及的。
道信仍然沒有站起來,他微嘆一口氣:“蕭施主,難道你想貧僧背信棄義,無顏愧對先師嗎?如今你想要過天梯,只有兩個法子,要麼把我打下天梯自己走過去,要麼就是踏著貧僧這副臭皮囊過去,除此之外,別無二法。當然,如果是蕭施主改變心意轉頭回去,那將是善莫大焉,蒼生之福,阿彌陀佛。”
可是蕭布衣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夢囈也為之獻出了生命,他又怎麼能回頭呢。蕭布衣深吸一口氣,大喝一聲:“大師,那蕭某就得罪了!”力灌雙臂,一招普普通通的黑虎掏心就向著道信的右肩擊打過去,空氣彷彿也被他撕裂了,響起了“嘶嘶”的破風聲,威力驚人。
“阿彌陀佛……”道信合上了雙眼,雙手合十,猶如入定老僧,固若磐石。
勁風襲體,道信的僧袍無風自動,猶如一個充了氣的口袋一般膨脹了起來。蕭布衣的掌擊未到,已是聲勢驚人,道信周圍的氣流竟隱隱成了一個氣旋,而其中的圓點,正是直指他的身體。
普天之下,敢以身體接蕭布衣一掌的人可算是寥寥可數,十個指頭也數得過來,可是面前橫坐的道信,無疑就是其中的一個。除了蕭布衣從來看不出深淺的大哥虯髯客,還有就是傳說中比虯髯客還要勝半籌的崑崙,道信高僧,在蕭布衣的心中已經被視為天下三甲之列,豈可等閒視之。
“嘶嘶”的破風聲在觸及道信半寸的位置兀然而止,蕭布衣苦笑一聲:“大師,我知道你的金剛不壞之身已經盡得佛門真傳,可是在這舉步維艱的天梯之上,你就真的不擔心你我因勁力衝擊而失足同赴黃泉嗎?”
道信緩緩張開雙眼,“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值得嗎?”蕭布衣真的無法對面前這位慈眉善目的大和尚下狠手,夢囈的死,他已經覺得很愧疚了,如果這位佛門高僧又直接或間接死於自己的手裡,即使他日大業得成,蕭布衣的良心也會譴責自己一輩子的。
“阿彌陀佛,”道信宣了一聲佛號,“那蕭施主為什麼又如此執著呢?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隨波逐流,萬法自然……”
“道理我明白,”蕭布衣還在試圖以口舌之功勸退這位德高望重的大和尚,“無論出世入世,迦葉尊者捏花一笑的真諦,我還是明白的。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但是大師,如果我今天不邁過這道天梯的話,天下將有更多的戰亂,更多無辜的平民百姓會死於無妄的戰火之中,難道,這也是大師您希望看到的嗎?”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道信大師輕嘆一聲,“你我都不是天下人,蕭施主何以會認為只要一個決定就能夠挽救天下蒼生,而不是陷天下於水生火熱之中呢?”
“大師的意思,是我不該過天梯?”蕭布衣質疑道。可是江山之亂,不是因為太平道中幾個心懷叵測的人,或是幾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在其間挑撥離間,以至於紛爭不斷嗎?而根據鷹眼傳來的線報,這幾股不明力量的佼佼者,不知為何都忽然聚首天梯,所以自己才不得不來一探究竟。
“蕭施主,你說江山之亂,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嗎?”道信緩緩站了起來,遙望遠峰,一副出塵的樣子。
“夏桀商紂暴虐而大周興起,是自上而下的腐敗引致的變革,大隋之所以風雨飄搖,卻和太平道的幾股別有用心的勢力不無關係。沒錯,當年聖上是勞民傷財,大興土木興建東都開鑿運河,窮兵黷武三徵高句麗,但是,這都不是構成江山動盪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總是有人從中作梗,現在的局面怎麼會這麼風雨飄搖,百姓怎麼會妻離子散,不得安生?大師,難道這也是你想看到的嗎?”
“阿彌陀佛……”道信低聲宣了句佛號,“蕭施主,本來貧僧是出家之人,俗世的紛爭是不該插手的,但是眾生平等,無論你們如何爭霸天下也好,禍不及百姓那才是我希望看到的……哎,貧僧著相了。”
“大師慈悲為懷,心懷天下,是大無畏的菩薩心腸,蕭某佩服,”蕭布衣拱手說道,“但是今天蕭某過天梯,絕不是為了逞一人之慾,而是為了大局著想。大師,我想就是僧粲大師在世的話,也不想看到天下百姓如此受苦受難的,你就讓我過去吧。”
道信長嘆一聲:“一飲一啄,早有前定,雖然先師曾經留有遺言……”後面的話他沒有說出來,但是蕭布衣也可以猜到是僧粲大師臨終前吩咐弟子的遺言,不外乎就是將當年的情由說清,要道信做這麼一件事罷了。
“如果你能接貧僧的三掌,那麼貧僧就給蕭施主讓道吧。”
“好,那在下就自不量力,接大師三掌!”蕭布衣沉氣立馬,淵停嶽峙,卓顯出一派高手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氣勢。
天地間似乎也兩人的氣勢所迫,時間似乎也停頓了,周圍的雲霧也不再遊離,兩大高手的對決,一觸即發!
本文由墨武門書友,起點使用者名稱“冬瓜追雲”提供撰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