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隋霸> 第一百零二章 深山佛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二章 深山佛寺 (1 / 2)

佛慧山在後世被人叫做“大佛頭”,海拔四百六十多米,因北宋景祐二年在山頂雕刻的摩崖巨佛頭像而得名。

現在才是大業六年,大佛頭自然是還沒有,佛慧山上還只有半山腰的佛慧寺較為知名。

佛慧寺建於開皇五年,是隋文帝楊堅在歷城府官建的三座佛寺之一。其他兩座分別是昆瑞山擴建的神通寺和歷山上新建的千佛寺。

說起這三座寺院,昆瑞山的神通寺和歷山的千佛寺都比佛慧寺更加出名。

神通寺位於昆瑞山谷中,東晉時期,高僧朗公西遊東返,在岱陰東北麓昆瑞山建立此寺,名朗公寺。

至北魏、北周時因戰亂盡毀,郎公寺僅剩半片大殿殘骸。

隋開皇三年,誠心禮佛的大隋皇帝楊堅路過歷城,慕名尋訪著名的郎公寺,因在郎公寺舊址“通徵屢感”,故曰神通。便令當地官府在原地重建,並將朗公寺更名曰“神通寺”。

仁壽元年,隋文帝楊堅送舍利於天下三十座寺院,特意勒令高僧法瓚送舍利於齊州神通寺,並修四門塔以供奉舍利。神通寺因此香火大盛。

歷山,便是後世鼎鼎大名的千佛山,開皇三年,隋文帝楊堅過歷山而有悟,便命人隨山勢鑿窟,窟內攜刻佛像多尊,於是歷山始稱千佛山,並在山上修建寺院,名千佛寺。

跟以上兩座寺院相比,佛慧寺既無傳說,也無鎮寺之寶,更沒有可以流傳千年的精雕石刻,香火繁盛也是三座寺院中最差的。

來整之所以單單提到佛慧寺,當然不是想去遊山玩水、供奉香火。而是因為受大智法師之託,要去佛慧寺拜見寺院的主持方丈大悲法師。

大悲法師乃是大智法師的師弟,來佛慧寺之前,曾在任城崇覺寺掛過單,跟師兄大智法師感情甚好。所以,師兄二十年不離崇覺的真正原因,他也略有所聞。

大智法師之所以讓來整找自己師弟,則是因為自己閉關太久,二十年未離開崇覺寺,已經沒有辦法給予來整更多的幫助。

而師弟大悲法師則完全不同,自年輕時候便遊歷天下,結交甚廣。單單是佛慧寺的正式弟子,也已經有了近千人。寺院名下的居士和信眾更是超過萬人。

如果大悲法師願意鼎力相助來整,這也是一股不小的助力。

既然等到了師傅偈語裡說到的人,大智法師也是毫不保留的將自己的同門師弟拉了進來。

這在來整看起來就是一場豪賭,如果自己能夠贏得了歷史上的千古一帝李世民,那自然是要對給自己提供幫助的佛教眾人給予一定的回報。

可萬一自己贏不了這場對決呢?或者說,自己跟李二打了個你死我活,又被第三方撿了便宜呢?畢竟無論是王世充還是竇建德都不是什麼軟柿子,自己的出現已經改變了歷史,誰能說的準,別人不會得到比歷史上更多的幫助和資源?

如果出現後面兩種情況,不僅支援自己的大智法師會落得下場悽慘之外。恐怕整個佛教勢力都會在最終勝利者的嚴厲打壓之下分崩離析。歷史上幾次滅佛運動都有或多或少的這種背景在裡面。

經歷了慘痛的歷史教訓之後,按理說佛教弟子一般不會再有明確的政治傾向,不管你是李二得天下,還是來六得天下,他們在大勢底定之前,都不會明確表示會支援誰,或者去幫助誰。這是為了自己門下信徒的安全考慮,無可厚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