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臺前有一長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倫理,都從絲竹管絃中,抑揚繪出;
文文武武、鬼鬼神神、是是非非、奇奇怪怪情形,竟自清詞麗曲裡,婉轉傳來。
兩行聯句,可謂曲盡戲劇人生百態。
楚楓前後左右上下看了一番,奇怪問道:“這是水鏡臺,怎不見有‘水鏡臺’之匾額?”
晉小姐笑道:“因為這是背面。請跟我來。”
晉小姐引著眾人繞至水鏡臺正面,果見“水鏡臺”匾額高懸臺上,“水鏡臺”三字清秀遒勁,為晉祠三大名匾之一。
匾額兩旁還有兩行小字: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忠奸是非,終有人明辨。
大概這是水鏡臺得名原因。
水鏡臺前還有一楹聯,楚楓念:
笙歌韻管絃,皆是寫炎涼世態;
豔質迴風雪,罔非傳冷暖人情。
唸完,嘆息一聲,道:“此聯真道盡蒼涼冷暖之意。”
晉小姐道:“自古百姓困苦,經年辛勞,不過僅得一飽,閒暇有限,唯有借祭祀熱鬧之機歡慶一番。所謂‘窮鄙之社,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為樂矣’。”
眾人一陣默然。
過了水鏡臺,來到一方形平臺前,平臺中央有一小小琉璃瓦閣樓,平臺四角各有一尊身披鐵甲的鐵人武士,十分威武。
晉小姐道:“此乃金人臺。”
楚楓見西南角那尊金人腳上有三道刀痕,問:“這金人腳上怎有三道刀痕?”
晉小姐道:“這可有個傳說。四尊鐵人武士本為護祠金人,鎮於四角以壯威儀。相傳有一年特別熱,這西南角的鐵人身披鐵甲,實在難熬,於是獨自走到汾河邊,求一船家渡其過岸。那船家道:‘渡你一人太少,再稍等有無旁人。’鐵人急道:‘你能渡我一人,就算你有本事!’船家道:‘你能有多重,我船可不止載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音剛落,正一語道破鐵人本相,鐵人隨即立在河邊,紋絲不動。後來鐵人被抬回了金人臺,晉祠主人為了懲罰鐵人不守戒律,乃命人在其腳上連砍三刀。所以今日西南角鐵人腳上還留在三道刀痕。”
楚楓聽完,哈哈笑道:“原來這三道刀痕是慈公小姐留下的。”
晉小姐“格格”笑道:“我可沒這本事。”
過了金人臺,穿過對越坊和獻殿,前面是一方形水池,讓人驚歎的是,水池上憑空架起一條十字形飛橋,下面並無橋墩,而是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撐。東西橋面寬闊而南北橋面下斜,有如大鵬展翅。
蘭亭驚訝道:“圓者為池,方者為沼,架虛為橋,大鵬若飛,莫非此乃獨一無二的‘魚沼飛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