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三家分晉
晉小姐引著楚楓等人走出大廳,眼前是一彎流水蜿蜒盤繞在祠內,楚楓問:“這可是晉水?”
晉小姐點頭道:“這便是晉水,又叫智伯渠。”
“哦?為何又叫智伯渠?”
晉小姐沒有回答,卻轉向蘭亭道:“上官醫子博學多才,必然知其來歷?”
蘭亭笑道:“這恐怕要從‘三家分晉’說起。”
楚楓連忙問:“醫子姑娘快說說緣故?”
蘭亭道:“這還是由晉小姐親自解說更為明瞭。”
晉小姐道:“這要從春秋戰國時說起……”
原來,春秋時晉國自晉文公而稱霸,後來趙氏、魏氏、韓氏、智氏四家主政,其中以智氏勢力最大。
智伯想代晉而立,謀削趙、魏、韓三家,於是假傳晉侯之命,令趙、魏、韓三家各獻地百里。魏、韓均割獻了,獨趙以‘土地乃先世所傳,安敢棄之’而拒絕割獻。
智伯乃聯合韓、魏兩家攻打趙氏,趙氏乃退守晉陽城。智伯久攻不下,乃決堤開渠,引晉水淹灌晉陽,以至晉陽城中百姓無地可棲,無灶可炊,只得構巢而居,懸釜而炊。
但晉陽百姓深感趙氏累世之恩,誓死守城。然水勢日高,形勢危急,趙氏乃派謀臣偷出晉陽,說服了韓、魏兩家反攻智伯。韓、魏兩家乃決堤引水反灌智伯營寨,於是趙、魏、韓三家滅掉了智伯,盡分其地。
趙、魏、韓勢力日大,以至後來把晉國其他土地也瓜分了,遂成趙、魏、韓三國,而晉國名存實亡。這就是歷史有名的“三家分晉”。
而當年智伯引晉水淹灌晉陽城所開鑿之渠,便被稱為智伯渠。
“原來如此!”
楚楓聽完晉小姐娓娓道來,概嘆一聲。
晉小姐道:“智伯渠原是為了破毀晉陽城而開,後來被改為灌溉田地之用,養育一方百姓,這是智伯始料不及的。”
楚楓笑道:“智伯雖是無心,卻因此渠名傳後世,世事真叫人意外。”
一行人沿晉水而行,但見流水涓涓,時有青綠浮萍隨流而下,點綴於微波之上。蘭亭隨口唸道:“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沙草綠。”
晉小姐道:“上官醫子出口成文,難怪被稱為才女。”
蘭亭笑道:“晉小姐見笑,我不過是借用了李太白兩句詩。”
眾人邊走邊說,來到一古色古香樓臺前,簷下懸有橫匾,上題:三晉名泉。
晉小姐道:“這是水鏡臺,其實乃是一處戲臺,為祭祀、歡慶之用。每到節日喜慶,臺上便管絃笙歌,熱鬧非凡。臺下還埋有八口大甕,作擴音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