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危機讓地球所有的國家放棄分歧與爭執,在世界大會上確立了三大計劃以自救,這三大計劃中遮陽傘計劃與全人工種植計劃只是為人類爭取時間與不被餓死,只有超級發動機計劃才是唯一讓人類脫離危險的。
討論三大計劃時各國也只是簡單討論了一下脫離危險後的出路,當時發現也似乎是隻有二條。這兩大出路中流浪地球似乎是已經早已向人類指明瞭方向,可是地球脫離太陽系另一顆恆星乃是以光年計算的,人類驅使地球到那裡需要多少年?太空寒冷人類是否能夠堅持?發現要去的恆星不合適再換?
因這些疑問也是有人覺得留在太陽系火星木星位置也可以,至少在這位置太陽光還可以讓地球保持赤道上溫帶水平,人類還可以自由在地表上活動。
不過這前後二個設想世界大會也沒有深入討論,原因是那時連遮陽傘計劃能否按時完成,太陽是否提前發難,地球人類只有在太陽再次發難前做到完成遮陽傘計劃與全人工種植計劃,才有資格討論下一步,否則不過是白費力氣而已。
正因為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會雖然討論決定了三大計劃,但具體安排主要是遮陽傘計劃,全人工種植計劃也是由各國自己負責,只有遮陽傘計劃才是國際合作與全世界各國絕大多數分配任務的。
如此安排當然是遮陽傘計劃不國際合作根本就無法完成,另外也是隻有這個計劃完成人類才能走下一步。因為全人工種植及其它應變措施差一些,餓、凍死一部分人與整個人類自救計劃關係不大。
在一部分精英觀念中,於地球此時人類而言七十多億人口不少是累贅,活下一半隻要足以完成超級發動機計劃就夠了,其它人口在此期間消失了也沒什麼關係。
在這氛圍下只討論到三大計劃二個設想已經夠全面了,所以只是隨著遮陽傘計劃順利進入第二階段,關於兩大設想的討論才熱烈起來。
為什麼這時才熱鬧乃是人們開始確實受到了遮陽傘計劃的庇護,知道地球人類不可能會全毀於一次太陽劇變初期的一次小小爆發,偶然到極點地光臨了地球而將地球烤煳了的事件。
還有這時被遮陽傘遮護住的地方野外根本沒有人無事外出,再說樹木凍死也沒什麼可觀賞,這一來網上討論日益高漲,因為連新聞也變少了太多。
以往體育比賽與歌唱晚會這時也暫時不可能再舉行了,連影視拍攝這時也沒什麼場所,至多隻有一些遠方的訊息讓人們更容易產生討論許多''大事''。
這大事中就有人類造出超級發動機後怎麼辦,雖然這時討論的人可能很少會活到那一天,可是無聊的人太多或沒什麼熱點讓這個話題討論也很熱烈。
當然一開始大家只是爭論兩個設想的優劣,因為義無反顧離開太陽系有點前途莫測,可留在太陽系也不知道太陽成為穩定的紅巨星需要多久,在劇變時會不會仍然傷害到處在更遠處的地球,所以這兩大設想都不是最好的辦法,同時因此原因及沒有其它選擇引起爭論不休。
不過這樣的爭論被網名小荷才露尖終結了,因為他提出現在人類有了核聚變發電技術,與全人工種植技術,雖說暫時以超級發動機計劃為重,不離開現在軌道不行。
可是等人類技術進步與騰出手來就可以建設人造小太陽,雖然暫時比如只照耀一二平方公里,但這一來人類就不必總是如穴居人一樣,不管長途去太空遨遊還是暫時留在太陽系最最外圍都不比這兩個設想好幾倍,主要是人類不必再去尋找一個恆星,靠自己就可以生存下去。
這個觀念一出來如驚醒了夢中人,大家見之一想人類欲投靠一個未名恆星還是留在太陽系等機會不就是為了得到光照的能源嗎?
現在人類核聚變技術與全人工種植技術都有突破,主要是發展時間太短,只要核聚變技術再突破幾次,人類從用人工太陽光照明一小塊室內地方,到照明一平方公里、十平方公里、上百平方公里也不是做不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