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跨界經營> 0168 建設基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168 建設基地 (2 / 2)

可是到了二十世紀末期這個成本除非進口受限,否則要麼虧本賣要麼關門。不過全人工種植此時並不是市場化的,在成本上雖然正在研究提高效率卻是不敏感的。

另外在月球生產比較從地球送來,雖然這一點數量對緩和地球食物短缺不起作用,但兩者在成本方面卻是相差懸殊了。因為在月球生產與在地球生產成本大的是建築物建造成本不一樣,有了建築物區別就不大了,而從地球向月球運輸一公斤成本乃是以萬美元計的。

只是在月球能夠搞全人工種植也是有條件的,恰好此時人類具備了這些條件才讓這件事在月球上可以進行。這些條件首先是電力,這一條本來不成問題,可是人與裝置在月球也要擔心太陽一發瘋將兩者都傷害了。

正是如此人類這一次基地會建造在月球背面,可是月球背面就無法使用太陽能發電了。而且是在月球不管煤電水電核裂變發電都不行,只有核聚變發電才合適。

為何如此乃是其它條件不論也是月球缺水,不過倒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水,此時在月球背面的中心地點的深處卻是找到一些固態水。

這又為地球向月球運輸上節約了一大筆錢,另外全人工種植也有比較充足的水可以用。雖然這些水會在純淨後首先用於人員的吃喝等生活之用,然後再淨化了用於全人工種植,但這條件已經是夠好的了。

試想一下如果人類真是在太空中組裝成一架宇宙飛船,此時的技術有核聚變發電與全人工種植,倒是基本上能成功,可是這宇宙飛船上的水卻是隻能無數次淨化利用之中。

相比之下此時月球基地因為直接從地下取冰淨化,雖然與無數次淨化水在潔淨程度上沒什麼區別,可心理上的感覺肯定是在月球基地舒服。

因為有水,能辦全人工種植,運送到月球的物資就少了許多。不過需要居住工作數千人的大基地,需要數千人加數萬機器人的大工程卻不是一時三刻就可以建成。

所以在2035年上半年就是運送核聚變發電機與一輛大型月球運輸車,全人工種植系統所需的一些小物件。另外只有數十人先建設月球基地,用智慧自動月球車運回各處物資而已。

只是有了第一步後面雖然每月才可能有一趟巨型火箭到達,降落下來連登陸艙也成為月球基地的一部分,可這樣的速度已經快如飛了,一年積累下來十分可觀。

到年底核聚變發電裝置完工,巨型計算機運到,月球車最先將中國人在月球的機器人運了回來,有了一些必須地球運來的部件,複製機器人速度很快,只一年就基本上完成了開展試驗的條件。

接下來在2036年1月又是一波巨型火箭密集到達月球基地,這時這個基地迅速擴大,本來已經有十幾個登月艙組成的基地一下又添了三十多個,馬上再次成為人類太空探索的新記錄。

這是肯定的,因為在月球的基地是人類目前為止最大的有人基地,遮陽傘計劃雖然更為龐大,這一點上卻是不如它的。

而且是此前已經差不多每個月都有人員到達,到2036年1月在月球基地可是有了三四百人了,但這一個月的巨型火箭雖說送來不少物資,但有的登陸艙一下運來上百專家,這是猶如大型公共汽車,就一個登陸艙就差點兒超過了2030年前所有進入太空的人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