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了蠱毒,農舜和伍小波看到柴宗訓自是欣喜不已。
乃娘部的蠱母得以重新安置,整個部寨狂歡三日重新歡迎柴宗訓。
可惜了靈兒,只能遠觀著柴宗訓,卻不能靠近。
狂歡過後,柴宗訓交代農舜和伍小波,革命要因地制宜,倘一股腦的胡亂發動百姓,就會出現像普摩部和乃娘部這樣的情況。
不僅無法解救老百姓,弄不好自己的命都得搭進去。
離開乃娘部,柴宗訓再次踏上歸途。
為了儘快回到汴梁,幾人決定順江而下,從荊南境內轉陸路去往汴梁。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船出夷陵,速度便快了許多。
江上往來各色船隻,船上各種吆喝聲,好不熱鬧。
其中最多的,是一種船艙蓋得嚴嚴實實的船。
柴宗訓好奇問到:“這種船是運送什麼的?船艙蓋得這麼嚴實,能裝多少東西?”
一同巡幸的輪船局官員執禮到:“回皇上,此為果船。”
“果船,就是運水果咯,蓋得嚴實不透氣,不怕水果爛了發酵麼?”
“回皇上,此等船是專以用來運送荔枝,須得遮蓋嚴實。”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九年義務教育上學過,荔枝是最難儲存的水果,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
李隆基為了楊玉環能吃到新鮮的荔枝,特地修建了馳道,這果船若從蜀中出來,到發售之時遠遠不止四日,這荔枝還能吃麼?
“這是從哪裡運到哪裡?”柴宗訓問到。
“回皇上,”官員對到:“臣方才看過了,這船當是從大庾道至嶺南出海,運往大食。”
“大食?得多少天呢?這荔枝運過去還有用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