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再慢一點!唐胡兵你注意一點鐳射校準!“
“準的,就差三分,可以直接對上去。”
“這可是90噸的艙段,輕輕一撞就壞了,我這兒看起來軸向好像有0.5的偏角,再用RCS調整一下。”
“……”
500公里軌道上,隨著光榮號使用機械臂小心翼翼地把生活艙對接在連線通道上,標誌著前進號空間站第二階段建造工作完成了第一步。
現在,前進號空間站算入桁架的重量已經超過了560噸,再加上光榮號,那就是六百多噸。
人類在軌最大最重航天器的名譽,已經轉移到了前進號身上。
唐胡兵漂浮在光榮號敞開的貨艙上面,此時陽光的角度讓他不得不拉下遮陽罩。
從他的角度抬頭望去,從一號生活艙到中央的節點艙距離超過60米,單說長度可能沒太大觀看,但是唐胡兵就在一號生活艙的旁邊,只感覺有種縱橫天地般的震撼。
長達43米的輻條艙周圍附著著層次分明的桁架,給人以機械獨有的美感,乳白色的艙段表面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在黑暗的太空中居然能感覺到一絲溫暖。
五名宇航員都靜靜欣賞了一會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航天器,然後才繼續進行桁架的節點固定工作,同時檢查新增加的部分電路連線情況。
在確認已經全部安裝完畢後,光榮號重新調整位置,對接到軸向的功能艙上面。
他們將在這裡進行返回地面前的最後一項特別活動:進入生活艙“試住”。
前進號的內部空間太寬廣了,三次H2M飛行任務的宇航員都做過同一件事:從節點艙輕輕施加一個精心調整的反推力,然後收窄身體儘量無碰撞地飛過整個輻條艙的43米距離。
在直徑五米的艙段裡這樣“飛行”,身體因為不平衡的推力在飛行中緩慢旋轉,末端的柔和白光就好像是嬰兒出生時子宮出口的朦朧光芒,有種很奇妙的感覺。
就仿若是嬰兒知道自己即將出生,最後一次在溫暖的母體內暢遊,既因恐懼而泛起雞皮疙瘩卻又忍不住興奮。
如果非要給這種感覺下一個定義,那就是接近太空的感覺。
和過去以往的任何航天器都不一樣,前進號依靠它自身難以想象的空間和首次應用離心式的方式,第一次能帶給宇航員以歸屬感。
在過去甚至包括現在的在軌航天器中,經常能聽說宇航員聽到了莫名其妙的噪聲,這種噪聲有的大有的小,頻率普遍不低,處於人類可以忍受但還是會有那麼一點不舒服的範圍。
這其實是因為在真空中因為內外氣壓差以及溫度的巨大差距,航天器的各部分結構和外殼都在發生輕微的形變所以產生噪聲,又因為真空無法傳導聲音所以全部反饋在了艙室內。
再加上原本航天器上就會搭載的各式各樣的裝置也會把噪音傳導給艙體,宇航員自然就會被各式各樣的噪音所包圍。
這些噪音成因複雜各不相同,所以人員生活艙段都經過了專門的隔音設計最佳化,但為了節省寶貴的質量和空間,所以也只是降低到勉強可以接受的程度。
不管是天宮、ISS還是希拉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