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幹涉供應商?”
把零部件供應商也納入基地的生產計劃管理,這算不算越級?供應商也不是下屬企業啊。
謝廖夫:“我看過了大部分的零部件目錄,外包生產的部件相對來說並不複雜,主要的核心部件都在基地生產。
所以催一催供應商是能做到的,主要還是基地內部,如果能推行用計算機管理一切生產,效率至少能提高20%,我有把握讓第一架H2M在11月飛起來而不是12月。”
林炬心想誰說老毛子計算機技術差的,當年聯盟規劃的OGAS系統,目標是將全國一切工廠都納入計算機管理,自動釋出生產指令,這才叫未來!
謝廖夫想在新遠復活OGAS他也沒意見,畢竟現在的謝廖夫是系統傳奇級科學家,他選擇無條件信任。
“那麼,兩個基地就都交給你了。”
謝廖夫坦然接受了林炬的委託,同時說道:
“我還希望將基地擴張,人員也再增加一些,正式員工要達到8000人左右。”
對於已經實現全數控加工和高度自動化的新遠來說,8000人顯然是非常瘋狂的,但好在基地依然足夠容納的下那麼多人,就是住宿問題可能會有些麻煩。
B級基地自帶宿舍,再多要麼就通勤,要麼就是要擴建,但都是小事。
這些都不會對新遠目前的生產計劃造成負面影響,產能還是綽綽有餘的。
也是在這一天,前進號空間站的剩下兩個軸向艙段也生產完畢,但要8月底左右才能運出去發射。
因為這兩個艙段裡安裝了相當多的裝置,安裝除錯這些就需要差不多半個月,不再是單純的旅遊艙那麼簡單了。
同時另一個廠房裡還有兩個45噸級的大型實驗艙,是航天局的“問天”“夢天”實驗艙,這兩個的科學屬性更重更貴,同樣差不多在9月發射進入空間站,到時候天宮空間站就將以240噸質量超過希拉空間站,成為世界第二大在軌空間站。
在那之後,前進號空間站的剩下12個離心艙段、6個輻條艙、12個連線倉艙也將陸續進行建造,初步決定用兩個基地的全部產能,用一年時間完成這三十個艙段的建造和發射。
2018年的上半年,前進號空間站就能正式進入運營了,差不多剛好兩年時間,神速。
……
7月24日,安1250帶著自麥加號太空梭在B級基地的機場落地,將這架太空梭送回工廠進行維護和整備,然後差不多在8月20日後再送到木卡拉,進行下一次載人發射任務。
由於太空梭和火箭都是阿伯的,他們每次只需要付一點運費和維護費用剛剛好1億美元。
雖然比在瓊州發射貴,只比聯盟飛船便宜一點點,但狗大戶是差這點美元的人嗎?
實際上現在的哈曼德意氣風發,希拉空間站和木卡拉航天發射場給阿伯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巨大收益。
要知道,信奉真主也是分兩派的,兩派的兩個代表國家,就是阿伯和波斯。
兩方一直在爭奪信徒市場,阿伯有錢一些,但波斯近年來工業搞得還算不錯,算是各有勝負。
現在就不一樣了,阿伯直接鯉魚躍龍門,成為了繼阿美、露西亞、華國以後第四個能“自主”將航天員送上太空的國家。
雖然外界都對此事存疑,但你就說是不是在阿伯發射的,合同上自麥加號是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