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1章 調整 (1 / 2)

“關於未來的計算機和晶片技術你怎麼看?”

林炬:“我並不是很懂這些,所以我讓王民江帶著微電子部門出來單幹,而且黃河半導體將會是多家持股,讓整個半導體行業去想。”

上級:“但是你的意見很重要,在航天上你也不是專家,但是新遠宇航動力做得非常好。”

話說到這個份上,林炬也不再推脫,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推進三進位制技術的優點:

第一,三進位制技術是全新的,沒有國外幾十年構築的專利壁壘,只要我們夠快,就能徹底樹立權威;第二,在製程工藝落後的情況下,如果軟體、硬體配合得當,三進位制的效能優勢可以超過主流支撐的二進位制晶片。”

上級很贊同地點頭:“是的,科工委說,這是一個真正可以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林炬:“但是,要想達到這些目的,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將三進位制技術鋪開,從計算機教學、軟體開發、生態建設,從EDA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工藝等多方面腰重新洗牌;

這是一個全新的體系,如果完全適應,那麼我們會樹立起與現在世界半導體截然不同的產業鏈,到時候可能在表面,網際網路上沒什麼區別,但是底層應用就是完全不相容的。”

上級:“某些方面來說,不是壞事。”

華國能撐起三進位制,如果真的全面應用,最可能的是外國廠商要想辦法適應這套體系而非出走,這麼龐大的市場不可能輕易放棄。

“那麼,我覺得可以藉此機會,拋棄掉原來的一切,另起爐灶乾乾淨淨地重構產業鏈,發揮我們的傳統優勢,快速佔領市場,只要能拿到三分之一的市場,勝利就已經屬於我們了。”

傳統優勢?上級想了想,大致明白了。

“我們的大型半導體企業基本都是國企,所以……會戰,半導體會戰?”

“對,我們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圍繞它建立配套體系,透過大量的人員和機構參與快速鋪開新標準體系,把地位穩固下來。

而且這並不困難,起點已經相當高了。”

上級:“那麼,伱覺得國家要向這裡面投資多少?”

林炬:“先期的扶持至少要在三千億級別,再之後就應該能透過市場盈利了。”

“如果真的能如此,那麼黃河半導體將成為華國的英特爾、英偉達了。”

林炬:“那我就可以坐收分紅和專利費了。”

……

7月22日,半導體峰會正式召開,參會的雖然全是國企,但已經基本覆蓋了計算機產業軟體以及硬體全方位的企業,可以說是足夠自成體系。

峰會要連開七天,第一天林炬露臉了,之後就是王民江為主導,以及科工委做安排。

峰會完全是閉門會議,對外幾乎沒有透露任何資訊,導致外界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這樣的動作絕對不正常。

7月23日,峰會召開第二天,林炬就急不可耐地返回了基地。

半導體自然有專業人士去做,有成熟的三進位制軟硬體技術支援,應該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