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局對核電車的設想覺得很有道理,但是對3.4噸實現38KW功率的指標表示懷疑。
功率越大,散熱壓力越大,還要做成可移動式,明年新遠真的搞得定?
雖然新遠公司有錢是不錯,但那是核技術欸,航天局的核電池還是買的露西亞的。
他們也知道現在新遠核部門的負責人程南開,後者的履歷只能堪堪算個入門核物理學家,怕是難當大任吧。
所以即使新遠又從幾個高校挖了些不那麼重要的核專家也沒被阻止,因為在他們看來就這些人馬真搞不成如此先進的核推進計劃,那麼強的核電車能不能成真不好說。
但真有的話當然是挺不錯的,到時候航天局弄一個月面移動基地十噸左右有輪子可以到處跑,宇航員可以在裡面生活,有過渡艙可以出艙活動,要是再把核電車掛上,那基本就不用為了能源而擔憂了。
航發委只能不斷討論辯經,反正是明年的專案,時間沒那麼緊。
林炬回到酒店,然後就聽說了岡田匡史的事。
對於這個一心想要投靠還已經破釜沉舟沒了退路的老鬼子,林炬暫時也不知道怎麼處理。
技術呢新遠自然是不缺,所以這個重點,那就是收下岡田帶來的收益能不能超過代價了。
作為H3火箭的總設計師,雖然H3確實失敗連連,但很多原因其實不能怪岡田匡史。
就好比聯盟的N1火箭四連炸,能全怪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嗎?
不能,因為科羅廖夫能用的大推力引擎只有NK15,推力就150噸不併聯怎麼辦?再說那時候老科都已經駕鶴西去幾年了,他要是在N1的質量控制也許不會那麼糟糕。
JAXA也是,投資方一個勁的想著H3低成本發射和獵鷹9火箭搶市場,島國航天本來又不咋地,出事了就全賴給總師。
不過說到底,就是看岡田匡史的能力怎麼樣了。
林炬想了想,先打電話給郭申,讓他先給岡田籤一份研究院的外聘顧問合同,試試成色再說。
一個多小時後,林炬看到研究院裡B+級工程師+1,特長是空間推進技術。
B+級!林炬除了使用升級卡,招到的最好工程師也就是C+!一般能有C就不錯了。
要想把一個工程師從C升到B+級,可是要花好幾個億呢!
現在整個公司才6名B+,10名B級工程師,多一個B+級工程師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果然不愧是一國之力選出的火箭總師,到底還是有些真本事在身上。
而且在後來H3火箭發射失敗,岡田被逼認錯,一個43歲的人看起來跟五六十歲老頭差不多,說明還是挺有責任心的。
林炬考慮了一夜,第二天來到航天局,進入了大佬的辦公室。
“這麼早啊小林,吃飯沒有?下去吃兩個包子?我們食堂的包子和粥可很有名的。”
大佬對於林炬的到來有些意外,他還以為是為了核發電車的事,覺得這事兒林炬太著急了。
但當林炬把岡田匡史的事情說出來,他“哦”了一聲,陷入了思考。
他沒有先問為什麼要留下岡田匡史,只是思考了一會兒後說道:
“岡田匡史是一個自由人,自然有選擇自己工作的理由,不管是我們還是JAXA都沒有任何干涉的理由,所以只要他願意,大不了就是給三菱重工交一些離職違約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