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虹橋機場。
一群混雜著不同膚色面孔的精英站立在停機坪上,為正在被牽引出機位的C832客機鼓掌喝彩。
這架飛機昨天從蓉城飛到魔都,值得一提的是操控他們的都是美聯航飛行員,他們將又從這裡直接飛往大洋對岸。
這架註冊號N755C1的客機是第一架對外出口的C832,也是阿美航空公司從國內採購的第一架大型幹線國產客機,意義相當重大。
雖然從某些細節上,仍然可以看出設計團隊經驗並不豐富,但卻並沒有什麼致命缺陷以及低劣的失誤。
如果內容出錯稍後用瀏覽器嘗試閱讀!
第一批可供出口的機型中有9架C832和14架C822,分別交給六家不同的航司,阿美佔三家,東南亞地區兩家,歐洲航司一家。
謝潑德:“沒錯,資訊化的時代需要速度,是三倍於音速的高速,從此以後人們再也不需要在洲際航線上睡覺了。”
如果說機械方面勉強還能雞蛋裡挑骨頭,想辦法弄點可有可無的缺陷以外,電控方面這些專家則完全沒有點評的地方。
兩人說的是兩國合作開發跨太平洋超音速航線的事,國內早就基本預設,而波音與NACA說服了軍方,也終於在10天前讓國會悄無聲息地透過了《超音速飛行法案》,允許在部分割槽域開通超音速航線。
為了防止再度發生意外,阿美的兩架航司與國航、東航分別向對方的訂購15架C1000、或者B3707,支付部分定金並約定必須在2019年前進行第一次試飛,2020年內交付第一架,否則就需要付出天價違約金。
加上安德羅夫以及神似安225的安1250,他們深刻懷疑露西亞失心瘋賣了大批航空技術和專家,這才能勉強說得通。
甚至據美聯航來受訓的飛行員說,如果真遇到非常麻煩的惡劣天氣,一定要相信自動降落系統,因為這架飛機的系統可靠性甚至比絕大多數飛行員還高。
這著實讓兩架航空巨頭起了很大的興趣,暗戳戳地打算好好研究一番三進位制的電子系統。
謝潑德恭維讓曾祥冬和安德羅夫都有些受用,不過之所以波音派人在這裡,自然不是簡單的為了祝賀飛機交付。
然後在除錯過程中進行改造,驗證良品率的同時小批次生產了一些三進位制晶片,比起國產的28nm工藝好得多,不僅發熱和功耗更小,效能還取得了一定提高。
謝潑德和安德羅夫都自覺很有保障,熱情地緊緊握手,旁邊的曾祥冬更是樂見其成。
然而令這些技術專家意外的是,不管是C832還是C822的機體設計都相當成熟。
“曾,祝賀你們,你們對阿美出口了一架能夠執行遠洋航線的大型客機,這很了不起。
“C832只是我們合作中邁出去的第一步,在未來,航空業真正的新星是C1000和B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