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基佬是瘋了嗎!”
“難道連火星都已經不能滿足這些人,非要去那些只有岩石和堅冰的鬼地方嗎。”
“該死,希望這只是虛張聲勢……”
“……”
髮屬蓋亞那,庫努發射中心。
一群歐空局的專家站在離發射塔架不遠的地方熱火朝天地交談著,甚至都沒太在意熱帶區域的烈日炙烤。
就連即將準備發射、承載了歐空局未來全部希望的維內託一號火箭都暫時被冷落,趕不上他們剛剛聽到的大瓜。
在開發基礎極高,發動機與回收系統全部應用成熟子系統的情況下,維內託一號火箭終於按照預期計劃在2018年的2月之前迎來了首飛。
不過維內託一號算是火箭界的一次創新,第一次在芯級採用了兩種不同型號的發動機,這還是很考驗設計團隊功力的。
除此以外維內託一號還是整個歐洲航天擁有過的最強火箭,雖然推力比起瀕臨退役的阿麗亞娜五來說稍微小一些,但運力反而高得多,回收時的運力就高達32噸,不回收時更是接近40噸,整個歐洲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火箭。
之後捆綁兩枚固體助推器後來能將運力提高到60多噸,能夠承載起歐洲人的獨立登月夢想。
但對於大部分的歐空局設計團隊來說他們並沒有多自豪,除了關鍵子系統來自外人以外,主要還是過去一年航天界的妖孽還是太多了……
長征十八號也就是一個多月前發射的呢,它那恐怖的運力甚至足夠把加滿燃料的維內託一號發射到太空去,以至於宇航專家都難以去給這枚超級怪物劃級,畢竟土星五號也沒有它的零頭重。
而維內託一號的首射成功率問題也不用操心,這枚火箭從設計時就由華國團隊全程監督,每一個改進都要送去蜀川吹風洞和進行模擬測試,華國專家點頭才能繼續,否則保險公司就不賣商業險,技術支援也要受限。
不過這樣的好處就是可靠性毋庸置疑,間接的技術指導還給設計團隊帶來了不少寶貴的重型火箭設計經驗,勉強能夠接受。
設計專家們忙著吐槽約翰的週年演講,其餘歐空局的高官也在談論同樣的事,只是層級高一些。
“我有預感,約翰不會讓我們什麼也不做的。”
“我也這樣認為,他們一直想讓塞勒涅計劃給阿爾忒彌斯打下手,還要求我們承擔更多ISS的維護任務,他們是想把爛攤子都甩出來!”
巴蒂斯和安託萬一起抱怨著NACA的不做人行為,其中最多的就是到處甩鍋了。
由於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地外天體上面,NACA暫時無暇顧及ISS的維護和擴建任務,乾脆一股腦地甩給了歐空局和露西亞。
最開始的時候NACA的心思是等騰出手來再做這些“細枝末節”,但後來他們對於國際空間站投入的精力就越來越少,讓歐空局也聞到些不對味了。
尤其是在馬斯克的重力龍飛船頻繁開展測試以後,逐漸有傳言說NACA要另起爐灶建前進號那樣既能當作空間站、又能作為遠征飛船的旋轉太空站,有些看不起潛力有限的ISS。
剛聽到這個傳聞的歐空局嗤之以鼻,沒人比他們更清楚ISS花費了多少心血,別的不談,建新空間站需要發射多少次巨型火箭?NACA有這個發射能力嗎?
但第一枚SLX發射的時候情況就變得不妙起來,歐空局經過多方打聽,發現SLX的價格竟然不比維內託一號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