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真是令人震撼的荒涼,你們說的燈塔在哪個方向?”
傑米站在附近最高的一處山丘上四處遙望,但只能看到灰白色的月表以及太空無垠的黑暗,也有少數幾顆亮度較高的星星。
和玉樹一號基地的初具規模不同,現在他們著陸在礦場附近,唯一的遺留痕跡還是天幕二號任務留下來的,數天的考察任務只能依靠九章號飛船。
“它離這兒可是有兩百公里,傑米,即使是以月球的曲率你也看不見它,哪怕它夠高光線也會衰減到人眼無法觀察的程度。”
“好吧,但那裡肯定能看到核爆的閃光,希望你們做好防護措施。”
正在和傑米通話的是楊信軍,他和助手以及兩名宇航員開走了兩輛月球車,正在沿著預定的路線進行沿途考察收集樣本,留下傑米獨自一人。
而他正在用望遠鏡觀察地形,並和記憶中的衛星圖進行比對,確認礦場位置後選擇試爆地點。
他要先確定幾個備選項,經過五方專家聯合快速審議後進行實地考察,儘量保證在試爆的時候獲得最多的資料。
傑米沿著山脈蹦蹦跳跳地尋找最佳觀察點,突然開始羨慕起了阿爾忒彌斯三號配備的摩托車。
雖然他身上的宇航服非常輕便且便於活動,但相比地球上依舊需要耗費更多體力,下一次的補給要是有摩托車就好了。
“隊長,我們就把他一個人留在那裡出了事怎麼辦?”
楊信軍的助手忍不住發問,他對於這個差點讓自己導師丟工作的老外沒什麼好感。
氫彈修路聽起來扯,但在月球上卻是真實可行,就算不能修全部也能減少可觀的工作量。
而且這個提議也被地面知道,對於這個能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的方法聯合礦業極其心動,反正弄一顆核彈也不算什麼麻煩事。
只不過由於缺少實際資料支撐無法確定效果,一旦真的可行那兩支原本佔據重要作用的修路團隊可就得遭受無妄之災了。
助手語氣中的抱怨鄧磊聽得很清楚,好在他們現在用的是私人頻道。
“咳咳……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講,傑米也受過了半年的訓練,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他的取樣工作要排到明天。
不說了,我得開車呢。”
“可我們不是開了自動駕駛嗎?”
“……”
“這只是輔助,輔助!”
鄧磊這才把手重新放在方向盤上,最新帶過來的月球車配備了不計成本的智慧駕駛系統,又有GPS定位的支撐,在月球的荒蕪土地上不僅安全而且節能,甚至比起人類駕駛員可靠。
……
【2017年度結算進行中……
長期事件:飛得更高
過去的一個自然年中,你將超過160名職業宇航員/載荷專家、超過130名非專業人士送入太空,總人數突破300,人次突破500,這是一次了不起的進步;
2017年有三個組織主導完成了6次有人登陸任務,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總人次18次,太空競賽第一階段圓滿完成;
達成成就:前哨,月球上出現了第一個長期駐紮的可居住艙段;
達成成就:龍吟,你發射了一枚自重超過10000噸的超級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