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基地用來向烏兔空間站運輸燃料的燃料艙其實和火箭箭體沒啥區別,外表上甚至都一模一樣。
它使用新遠三號發射,採用7米直徑設計,只不過相比普通火箭二級多出了幾臺姿態調整用的小發動機而已。
只不過它的造價確實不低,液氫容器天生就昂貴,能運送近120噸燃料,連帶火箭發射成本補給一次約要花去5億元,其中3個多億都是火箭發射成本,但也沒有繼續壓縮的餘地。
而在聯合礦業的採購價中的報價是12億元,表面上只需要10次發射就要花去120億,聯合礦業的錢也禁不住這麼花。
烏兔空間站的燃料艙能夠儲存240噸燃料,也就是24億元才能加註滿,九章號加註一次需要用去約90噸,平均每一次加註的燃料費用就要花去9.6億元。
加註滿燃料的九章號能夠攜帶160噸載荷下行並重新返回空間站,如果單次只攜帶40噸以下載荷,那麼可以每三次任務加註一次燃料。
這個使用成本對於資金實力充足的聯合礦業來說還算可以承受,相比傳統宇航登陸來說更是節省出了可能90%的資金,但考慮到頻繁的任務次數,還是佔去了很大一塊成本。
林炬很自然地想到了複用燃料罐的想法,但這就需要它更大,要能夠推著自己前往月球轉移燃料後再飛回來返回地球,最後的總質量能控制在1000噸都算得上極其優秀了。
&n不就是星艦嘛!
所以應該把燃料輸送任務外包給SpecaX……當然不可能。
且不提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成功以及雙方處於對立面,就算是外包出去林炬也不相信能比5億人民幣更低,那也就1.43億美元,就算星艦成功了也絕不可能壓到比這還低。
“想什麼呢?”
佘院士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考,林炬這才發現已經過去了十幾分鍾,九章號都已經進入下降第二階段了。
“沒什麼,就是……”
他把剛剛想的問題說了出來,佘院士皺眉想了想說道:
“那就和黎明一號一樣,也給它加上核發動機在近地軌道之間和月球軌道航行,我們只管把燃料發射到近地軌道,這樣火箭的成本就下來了,不算研發設計以及本身費用折價,5個億以內就差不多。”
“這……倒是個辦法,但核發動機還是貴啊……加核發動機的製造和發射怎麼也要二三十億了,成本還是攤不下來,不太行。”
“……”
佘院士暫時也想不到更好的主意了,畢竟是要把一百多噸的東西從地球上送往月球,不管怎麼變總歸都不是一件小事,成本再低也低不到哪裡去。
兩人一時間都被難住了,最後還是佘院士開口道:
“其實12億也很不錯了,我們能把成本壓縮到這個地步,已經是NACA望塵莫及了,他們做同樣的事,即便有了那個新的不鏽鋼SLX怎麼也得10億美元以上,要學會知足。”
“什麼知足?”
兩人回過頭,卻看到了鍾成正好走過來,沈祚舟接替了他進行協調指揮工作。
佘院士把剛剛的問題說給他聽,然後鍾成也加入了思考的行列。
過了約一分鐘,他抬起頭開始分析:
“12個億已經很低了,新遠三號火箭可以重複使用,現在發射的成本已經壓縮到極致不能降低,所以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絕不能用它來發射,否則成本肯定下不去,一定要控制在3億以內。”
“就是用新遠二號級別運力的火箭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