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某些角度來說富蘭克·楊一直持反對態度是沒有問題的,他之前在阿美工作時就見證了數個大型加速器是如何產生巨大財政負擔的,所以他們寧願去支援LHC,反正理論成果這東西確實是全人類共享。
然而或許是國內的航天上的節節高歌給予了他信心,富蘭克·楊轉變立場與吳雲峰站在了一起支援加速器建設,其影響力不容小覷,很多做決定的領導就吃這一套。
林炬也火起來是因為他聲稱要拿出100億支援TEPA建設,國內很多企業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也陸續跟風宣佈要出資捐款,目前媒體統計到的宣稱額度就接近200億元。
而全國的地方科研院所和高校最開始持觀望態度,畢竟這種提議也不是第一次發出,但當聲勢越來越浩大且上面沒有表示明確反對時,他們也加入了進來。
不斷有高校的重要人物透過媒體發聲表示支援TEPA建設以及開始宣傳加速器的好處,而就在這個時候高能物理所得到授意宣佈:要在9月27日召開面向整個科學界和學術界的擴大討論會議,地方科研院所也立即派人動身前往。
本來抱著試試看想法的霍金彭羅斯等人見到TEPA真的有變成現實的趨勢,也開始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從全世界搖人。
在23日高能所宣佈召開會議的時候全世界的各所名校、研究所幾乎絕大部分的學者和科學家紛紛響應,透過高能所對外發布的渠道申請到了參會資格,準備前往華國的行程。
雖然這些都是尖端學科的高階人才,但他們中的大部分幾乎沒有在前往華國時遇到任何阻礙。
一方面是需要加速器來突破現有理論框架的科學家本身研究領域就不敏感,遠沒有應用型科學家那麼要緊,二則是其餘各國明面上都對TEPA計劃表示了大力支援,各種讚揚的話成篇出現在報道上。
任何人都知道巨型加速器不但耗資巨大,而且幾乎不會產生當下能夠用得上的科研價值,理論成果反正都是全球共享,有什麼理由去阻攔TEPA實施呢?別人建這東西就是越大越好。
TEPA的支持者們中一小半是真心,一大半都另有目的,但毫無疑問TEPA獲得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支援。
整個國內科學界也極其興奮,因為已經明確表示將參會的外籍科學家就數不勝數,甚至包括了很多的諾獎學者,可以想象的是未來幾天國內科學界含金量將會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舉辦一個交流會都特賺大賺。
在京城的葉長思和程南開除了整天與高能所的人交流,其餘時間就是不停地去迎接到來的著名學者和科學家。
“邁克爾·科斯特利茨。”
“您好您好……”
邁克爾·科斯特利茨,去年與其餘兩位得主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邁克爾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個阿美人,正值壯年。
雖然一般人都不能理解他們的研究領域,但總體上可以劃分到凝聚態物理,也是一項高度依賴對微觀認知的學科。
之前高能所打算推進CEPC和SQCC時外界其實並不太看好,他們認為這兩個專案投產後也無法突破標準模型,這也是富蘭克·楊反駁的一個很大理由。
TEPA就不一樣了,300萬億電子伏特能級,理論上打破現有壁壘綽綽有餘,所以才能輕易得到了全世界科研界的支援。
“吳,我知道你,如果TEPA真的立項,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們甚至就在這裡工作,它是個了不起的計劃。”
吳雲峰笑著和他握手,這已經是這三天他接待的第十二位諾獎得主,還有更多人在路上。
送走邁克爾以後他思索了一下,這才驚覺參會的國內外科研人員總數已經突破了2000人,而且全都是各種精英,簡直是物理學界前所未有的盛況。
不過最令人欣喜的是上面的態度,在報出最高1700億元預算時居然沒有大發雷霆打回來,而是保持了緘默。
並且在隔一天之後華科院接到要求,總結當前國內基礎科學領域薄弱點以及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並寫一份國內現在幾個大型科學專案的發展前景報告。
這至少說明上面在仔細斟酌考慮可行性,立即開始準備起來。
同時他還意外的發現以學術交流名義來高能所的葉長思意外地熟悉這裡,很快就幾乎融入到了高能所的氛圍中,學術領域有非常多獨特的見解,就連這幾天高能所的很多事務都能提出不少有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