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方案中,模組叢集形式最為簡單,技術路線與天宮、國際空間站很接近,就是將不同功能元件對接安裝在一起,後期維修保養也相當方便。
不過缺點也很明顯,這種組裝方式的強度對於萬噸以上太空港來說太低,變軌能力極差,同時也因為各個模組的大小限制了太空港口的上限,但對於試驗性質的小型港來說可以接受。
第二種則是更進一步,主要提升了太空港的潛力,不過需要具備在軌加工以及組裝能力,還需要大量人力參與。
第三種整體旋轉重力式就相當超前,與未來啟動的巨型太空港為相同構型,體積巨大、擴建潛力強,還能提供不同的重力環境,但同時帶來的是成本與建造難度的直線上升,還對設計者提出了相當大的考驗。
現在的旋轉重力空間站前進號空載只有1500噸,將其擴大10倍甚至20倍就需要全新的結構設計,否則轉動起來的離心力就能將太空港本身撕裂。
當自重數萬噸、跨度超過200米以上的物體開始旋轉,每一秒都是對於承重結構的巨大考驗,設計團隊的絕大部分精力都必須放在這上面才行。
從工程量上來說前兩種方案最靠譜,不過激進路線的支持者也很多,最終三種方案全部被擺上臺,再進行綜合決斷。
……
或許是知曉匆忙入會的各家代表沒有任何準備,此時有工作人員進入觀眾席分發技術手冊,龍佳成坐在前排幾乎是第一個拿到的。
入手一翻,發現這本不算薄的技術手冊沒有一點多餘的裝飾,不是資料就是圖案,詳細描述了三種論證方案的基礎結構和一些細節。
方案介紹倒是很詳細,即使不是航天業界的人也能基本理解。
在方案介紹之後,就是密密麻麻的數頁的專業領域,也就是需要參會企業所在行業解決的部分。
並不是說這些現有航天企業沒做過,而是太空港的體量太大,量變產生質變,同時對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新要求。
就比如最簡單的換氣系統以及空調系統,新遠、航天局不是不能做,但像太空港這麼大的專案,牽扯到的專案就太多沒有足夠精力,交給專門的企業就更合適。
以前不管是各種飛船、空間站,總歸也就是幾百噸幾千噸的設施,產量需求很少,航天企業順手也就做了。
然而太空港專案卻並非如此,每一個子系統可能都需要一家專門的供應商,建成以後的維護費用都足以養活一大批零件企業。
龍佳成的目光從一行行文字上快速掃過,然後掏出早就準備好的簽字筆開始勾選。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機會,即使選到根本不擅長的領域,一旦攻克都將帶來想象不到的收益,他需要選出所有可能涉足的領域。
像他這樣與新遠接觸較多的民營航天反應最快,但其他人也絲毫不弱,原本還在交頭接耳的人們快速安靜了下來,專心翻閱著手上的小冊子,然後粗選自家企業能夠承接的子系統範圍。
這樣的寂靜持續了約幾分鐘,突然靠前排有人舉起手。
鍾成立即點頭示意,讓人遞過去話筒,其他人的目光也迅速集中到站起的人身上,注意到了那人胸前的“太鋼”標識。
還穿著工服,四五十左右年紀,應該是總工級別的人物了。
“鍾局長您好,我注意到這上面並沒有提到鋼鐵需求,像太空港如果空重4萬噸,至少有1萬噸以上屬於骨架結構,這麼多鋼鐵需求怎麼滿足呢?”
鍾成:“當然有這方面的需求,我們暫時計劃透過未來的月球鋼鐵聯合體供應,更方便也更容易,地球供應費用就太高昂了。”
聽到這樣的解釋頓時有人發出了輕笑,即使太空港體量巨大,但對於鋼鐵企業來說頂多研發幾種新材料,不管是份額還是技術力都比不過其他供應商。
然而那位總工卻沒有露出任何失望的表情,點點頭就坐下了,然後鍾成的聲音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