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穿越而來的緣故,李默除了身子骨多了一身別人沒有的巨力外,酒力也遠勝常人,聽著翼國公語氣的轉變,知道老李可能在信中交代了一些事情,便起身隨著秦瓊而去。
關於那封信,是老李當著自己的面寫好又糊好的,當時礙於燈火不明,自己沒有看到他到底寫了什麼,隨後在來長安的一月時間,又存著尊重老李的意思,也從來沒有將那份信拆開來看。
……
翼國公的書房很簡單,一架書,一張高案,一條高凳。
在宴前宴後,秦瓊早已將情緒抒發的差不多,此時他神色有些認真,看著李默說道:“慶之在信中提及,今年春,你曾發明一物,名曰馬蹄鐵,可保馬在山石草木間行走而不傷其蹄,此事是否為真?”
李默神色正了些,說道:“此事為真。”
同時,他心裡卻是在嘀咕,這馬蹄鐵確實是因為自己而提前出現在了唐地,不過卻不是今年春的事情,而是在貞觀元年的時候,寨中有匹老馬跑山路裂了蹄,那時自己才想到,這個時空沒有馬蹄鐵,適才又在陰山一處發現了煤炭,鼓搗幾天煉出了一副,老李發現這馬蹄鐵確實有用後,差點沒有高興死。
想著以老李對大唐那般死而後已的忠心,他應該早將這個法子傳給了上家。
畢竟中原歷來少馬,大唐每年都會從別國購置好大一批好馬,軍隊每一次戰爭之後更是會損傷馬匹無數,且其中大多都是因為行進快速而導致馬蹄損傷的馬,故好馬在唐王朝,一直有著可價值千金之說。
老李就曾說,有了馬蹄鐵,大唐每年在馬匹上的投入定會減少七成,若減少的投入用在民間,毫不誇張,抵得大唐安穩發展五年,然而兩者又不可能同語,若他是皇帝陛下,在兩者之間定會選擇馬蹄鐵,只是沒想到的是,老李竟是沒有將這一法獻出。
如此看來,他是早就想到今日了,以著翼國公之手將馬蹄鐵獻給朝中,功勞定不會被他人搶了去,以此成為自己在長安城的立身根本,他這是將自己放在了國家利益之前啊。
且不說李默此時再一次被老李那老賊頭感動到想哭,秦瓊之所以現在這麼認真,也是看到了馬蹄鐵對於大唐的重要性,聽著李默口頭上確認,他面上終於露出了激動的神色。
“十二,叔父在此先代替大唐謝過你將這一法獻出,若是此法在聖人那裡得到證實,定為你在殿上爭個爵位功勳。”
聽著秦瓊代大唐向自己致謝,李默趕緊行禮推辭,又等著其說完後,說道:“馬蹄鐵,卻也是十二偶有所得,且為國之需要,功便算了,再者,十二自小志向便是像叔父這般,為我大唐開疆拓土,繼而馬上封侯,對於依仗此來封爵,卻也不屑與之。”
他說這些話,卻不是虛假客套之詞,一是在老李那夥賊人的培養下,他倒是真存了馬上封侯之志;
二是就算憑此封爵,不過也是在這大唐掙個死工資罷了,且從今日秦瓊一應表現來看,貴為國公還是如今左武衛大將軍的他尚且不知老李作何營生,自己想要接老李他們來長安城享福,就算憑藉著馬蹄鐵封爵當官又能如何?索性不要這功,用以向面前的便宜叔父來表明自己的志向才是。
而又須知當今聖上向來是一個賞罰分明的君主,叔父若將自己這番話轉告給當今聖上,除了能給其留下些好的印象,也能給自己增添些武將仕途上的政治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