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享tv正式上線之前,沈亦澤召集葉永新等一眾管理層開了一次會。
樂享科技成立至今,從金點、全娛創投、紅杉資本等國內外投資公司和基金處共募集資金近10億,現已支出7億用於購買版權授權,剩下的錢將用於宣傳和推廣。
就版權內容而言,樂享還遠遠無法和騰飛影片、優視相提並論,僅今年第一季度,優視在版權上就砸了近30億,騰飛影片雖未公佈詳細財報,但從其上新的獨家和自制影片的數量來看,砸的錢比優視只多不少。
別說和第一梯隊比,哪怕和第二梯隊的江南tv相比,樂享tv也絲毫不佔優勢。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事實上,沈亦澤和葉永新曾就公司的模式、前景以及行業環境和阻礙進行過多次討論,可能面臨的問題都考慮到了,這只是其中之一。
經過多次討論,葉永新對這位年輕的創業者可謂刮目相看,他難以相信,一個編劇出身的音樂人,在商業上竟有如此敏銳的直覺和洞察力。
沈亦澤靠的卻並非直覺和洞察力,而是過來人的反思。
他一向是個善於總結和反思的人,公司成立之後,他也一直在學習金融和管理方面的知識,瞭解得越多,對某些原本不甚理解的現象也就理解得越透徹。
他早已明白,在任何一個國家,內容版權行業都是一個天坑。
以葉永新的話說,就是“前期虧損是必然的,後期盈利則不一定”。
為什麼前期虧損是必然的?
因為作為平臺,前期使用者積累不足,積累的前提就是有優質的內容吸引使用者,而內容端成本巨大,能盈利才見鬼了。
至於為什麼後期不一定盈利,這也很好理解,盈利的前提是平臺的規模效應要跨過整個行業的盈虧平衡點,換句話說,平臺的會員體系要能夠支撐起巨大的內容成本。
國內的影片流媒體正處於群雄並起、方興未艾之際,這個行業的盤子就這麼大,養不活如此多的競爭者,顯而易見的是,絕大部分公司根本走不到最後,要麼死掉退出遊戲,要麼被合併出局。
長影片領域最大的困境在於,使用者不具備粘性。想要留住使用者,就必須不停提供新的優質的內容,而燒錢的車輪一旦轉動,就無法停下,因為停下意味著前功盡棄。
這也是以愛優騰為代表的國內流媒體巨頭連年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這個世界的情況稍有不同,文娛的生態明顯健康許多。
首先是演員的片酬遠遠沒到天價的地步,因此影視版權的要價並沒有那麼誇張。
在沈亦澤的記憶中,有件事令他印象深刻,那就是騰訊影片曾以近8億的版權費拿下《如懿傳》的獨播權。
《如懿傳》值這個價嗎?
顯然不值,大部分錢進了主演的口袋而已。
這麼離譜的事在這裡就不會發生,也沒這個土壤。
其次,消費者的正版意識更為普及,國家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和對於盜版的打擊力度相對較強。
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正版影片網站的利益。
即便如此,優視和騰飛影片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只是赤字數沒有那麼觸目驚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