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發行商跟平臺談出的最終結果是多少。
而這個分成,還是先把遊戲公司排除在外的。
即,一款遊戲定價100元,平臺抽成50%的話。
那麼到發行商手裡的只有50元。
這50元,再跟開發商七三分的話。
售價100元的遊戲,最終落到真正設計師手中的錢,就只剩下了15塊。
這也是為什麼藍星市面上,一款看起來稍微還算不錯的遊戲,動輒都是三位數起步。
3D大作級的,更是奔著四五百去了。
若廠商名氣再大一點,售價飆到七八百也並非沒有可能。
這時候再轉過頭來看維望笛。
佔有整個歐米市場30%的發行權,也就意味著歐米每年出品的遊戲裡。
有三成都要經維望笛之手進行代理發行。
&ne,又是整個歐米市場最大的遊戲平臺。
等於說,維望笛把發行跟平臺的錢全掙了。
近幾年內甚至還不斷鋪設生產線,開始自己製作遊戲。
對於這麼一家歐米遊戲市場的龐然大物公司來說。
去針對一個小小的頭號玩家,這是凱特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的。
在維望笛就職了十餘年,現在更是坐在了設計三部的遊戲總監位置上,凱特感覺頭號玩家就像是個一捏就死的小蟲子。
就這點體量的小公司……
它能成什麼事?
也不知道為什麼上級那麼高規格對待。
一開始讓自己帶隊,去包攬頭號玩家官推的遊戲設計大賽所有獎項。
失敗過後,又開始鋪天蓋地的抓住這件事不放,猛地宣傳。
乃至於讓頭號玩家在整個歐米到了全民皆黑的程度。
而現在,在得知頭號玩家公示了三款遊戲作品,以便參賽設計師參考的時候。
還委託自己,花錢找一些測評向的主播,讓他們把頭號玩家的壞話說遍。
一開始,凱特還覺得有點爽。
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自己被人輕視後,自己背後的公司出手幫自己打臉對方。
的確讓凱特長舒了一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