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拿出幾塊最差的軟玉,因為軟玉硬度低,適合初學者練手,用這些和田玉的下腳料來練習技術最好不過。
雖然玉雕與木雕雖然雕刻的材質不同,但也有許多相通之處,在雕刻之前都要打好腹稿,要對手中的玉石或者木料十分熟悉,要根據它們的外形裂縫或疤瘤,來設計要所要雕刻的東西,這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不會因為對材料不熟悉而造成雕刻的失敗。
隨後張峰拿起一塊玉料開始設計,準備先雕刻一個觀音,於是張峰拿著筆在玉石上寫寫畫畫,將觀音的大致樣子描摹下來,最後拿起刻刀開始小心翼翼的雕刻。
玉雕觀音是玉器中最常見的題材,觀世音者,世人稱念此菩薩名之音而獲救,因此才有觀世音者,觀自在者,觀世界而自拔苦與樂之意。
觀音菩薩為西方三聖之一,是慈悲的象徵,當眾生有苦難時,只要稱念他的名號,即可獲得解脫。他還會就眾生的因緣、化作種種不同的身份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種別稱,合計約三十三種不同的形象。
張峰要雕刻的就是最常見的水月觀音,
“水月觀音”在早期佛教經典中本無出處,可以說是古人創造的佛教神祗,作為佛教與華夏本土文化融合的產物,水月觀音在受到廣泛尊崇後順理成章地進入佛教的“萬神殿”。
這種題材的玉雕觀音墜象徵著人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憧憬。觀音大慈大悲的形象,告誡人們應該有慈悲之心。
隨著雕刻的進行,張峰的技術越來越熟練,很快就適應了玉雕的雕刻,因此他的速度變得飛快,刻刀如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一刀刀刻畫如行雲流水,大約半個小時,一塊璞玉終於雕刻完成,雖然看起來還很粗糙,但只要細細打磨幾遍,就是一塊精美的水月觀音玉佩。
先不忙打磨,張峰準備再雕一塊彌勒佛,記得有一副對聯就是描寫彌勒佛的: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想想彌勒佛大肚皮、笑眯眯的樣子,張峰微微一笑,
大肚皮,就是要我們要寬宏大量,多多包容,減少計較;笑眯眯,就是要我們應該微笑面對人生。
這兩方面也必然相輔相成,良性迴圈,只要寬宏大量,多多包容,想得開,我們就不會愁眉苦臉,每天都笑對人生,樂觀向上。
於是張峰決定就雕刻一塊彌勒佛,希望所有人都健康快樂。
大約一個小時後,兩塊光華閃亮栩栩如生的佛像玉佩,就出現在了石桌上,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張峰滿意的笑了笑,然後將它們放到了首飾盒子裡。
“大哥你在幹嘛呢!”就在這時張義笑著走了進來。
“剛雕了兩塊玉佩,你今天沒去趕集??”張峰迴過頭看到是堂弟,於是笑了笑說道。
“沒呢”走過來看到兩塊精美的玉佩,張義忍不住驚呼:“哇,大哥你這也太牛了吧,自己雕的玉佩這麼漂亮,你說你還有什麼不會的?”
“呵呵,我不會的東西還多著呢!”想想系統裡那麼多技能,自己不過學習了幾項而已,而且都是些普通的技能,於是張峰笑了笑搖著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