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忠誠會超越忠誠,進而變成信仰。
劉賀不禁感嘆,薑還是老的辣。
這王式做事情比自己老辣多了。
這時候,他在心中早已經認可王式的做法,但是他不能自己將話直接應承下來,會有礙觀瞻。
那就要看看王式這老傢伙的表演了。
“王傅,聖賢祠中祭祀的都是歷代的先賢聖人,朕雖是天子,位列其中恐怕仍然不夠資格。”劉賀講話題遞了過去。
王式自然聽出了天子的言外之意:已經不在是強硬的拒絕了,而是在詳談“入聖賢祠”的條件和流程了。
俗稱“劃道”。
王式有些激動地抬起了頭,立刻就與天子送過來的目光接觸在了一起。
此時,所有的人都齊齊整整地跪倒在地上,所以自然無人看見師生二人臉上那一抹心領神會的笑容。
“陛下,《禮記》有言,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可見,自古以來,天子本就有聖人之名。”
“如今陛下注疏‘十三經’,提出‘百家合流,獨宗儒術’的要旨,更有了聖人之實。”
“因此,陛下入聖賢祠接受天下臣民儒生的祭拜,實在是一件名正言順的事情,符合禮制。”
“故老臣以為,當尊陛下為宗聖,以彰陛下之功德。”
王式一氣呵成地將心中所想全部說了出來,果然是早已經有了預謀。
有聖人之名實,又獲得聖人封號,入聖賢祠豈不是一件順水推舟的事情?
宗聖,是一個好名字啊。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還真有一個儒家的大儒被冠以宗聖的名頭。
那就是編著了《論語》這本聖人之言的曾子。
但是,曾子被封為宗聖,那都是元朝的事情了,劉賀佔據這個名頭,也不會心有不安。
來日,再將聖賢祠的聖賢擴充幾個就可以了。
當下,劉賀輕輕地點了點頭,心中雖然狂喜,但是說出來的話卻是另一番模樣。
“王傅,朕先是建了聖賢祠,現在又要將自己抬入聖賢祠,恐怕不妥吧。”
王式立刻更是心領神會,其餘還低著頭的儒生和朝臣也立刻心領神會。
他們已經聞到了新的風聲,明白這是要進入到“三請三辭”的環節了。
“三請三辭”是君臣之間達成的一種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