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兩郡的情形如何了?”魏相問道。
“剛剛收到傳報,超過九成應徙之家把自請的書信送來了。”
“那還剩幾家?”
“如此算下來,三郡之中,還有六七十家沒有動靜。”簡寇答道。
“你覺得都抄了,還是先抄一家?”魏相問道。
“按先前的命令,自然要全抄,但是縣官仁善,也許會想著再給他們一個機會。”
簡寇非常幹練,從不會有任何虛與委蛇,有什麼就說什麼,這是他最大的優點。
“縣官仁善,你這句話說得好啊。”魏相說完之後,就將手中那些紙片扔回到了案上。
“那這雒陽縣裡,還有幾家百萬之家,沒有上這轉籍的自請書的?”魏相問道。
“還有十家。”
“最大的是哪一家?”
“陸氏。”
“看來,陸賈的後人要出來當這個出頭鳥了。”魏相嘆氣道。
“正是。”
陸賈乃是太祖高皇帝時人,年輕時就投入到高祖軍中,楚漢之交倒是沒有立下大功,耀眼之時是大漢建立之後。
那時候,南越王趙佗自立為王,大漢肇建,無力征伐,於是派陸賈出使南越,軟硬兼施,逼趙佗接受了大漢所授的南越王印。
陸賈不僅不怕南越王,而且也不怕“漢王”。
太祖高皇帝稱帝之後,陸賈經常在聖前稱引《詩經》《尚書》等儒家典籍,想讓劉邦重視儒生。
太祖高皇帝聽得心煩之後,直言:“我馬上打得天下,要詩書何用!”
沒成想這陸賈也是毫無畏懼,當面駁斥太祖高皇帝道:“馬上得到天下,豈能在馬上治理!”
隨後這陸賈又引經據典,以商周和秦朝的興亡為例,向太祖高皇帝陳述仁義的重要性。
一番高論之後,高皇帝竟然面有慚色,還命陸賈著書論述秦亡漢興、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資借鑑。
陸賈遂著文十二篇,每奏一篇,太祖高皇帝都極力稱讚,稱其書為“新語”。
在後來誅滅諸呂的大事中,陸賈又立下了大功。
雖然陸家只是區區大夫,但是歷經三朝天子,榮寵備至,受封賞極多。
百餘年之間,陸家開枝散葉,從關中來到了河南,形成了一方巨室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