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頻繁用兵之下,建功得爵的兵卒越來越多,卻不能給他們授田宅,軍功爵位制也就有名無實了
孝武皇帝鬻爵,就是把幾乎已經沒有用處的爵位賣出去,至少還可以收到一些錢財。
在漢軍中,出任軍職與爵位有關連,所以對於職業的募兵而言,爵位還有幾分作用。
但是出了漢軍,中低等的民爵幾乎就沒有任何的價值了。
軍功爵位形容虛設,漢軍將士又怎麼可能捨身往死呢?
人們常常提起的封侯,都特指關內侯和列侯——這兩級的爵位才有分量。
劉賀提出來給這五個昌邑郎加官進爵,張安世當然立刻就聽出了言下之意。
進爵是次要的,加官才是要務。
天子想要在軍中培植自己的親信了。
張安世對此事不感到意外,天子現在才向漢軍中安插親信,已經算慢了。
即位幾個月來,天子扳倒了霍光,得到了趙充國和韓增等人的支援,王吉和安樂這些昌邑舊臣也掌握了部分軍權。
但是,這些人只是漢軍的“高層”而已,並不直接統兵。
天子想掌握漢軍,就不只是要掌握漢軍的“高層”,更要掌握漢軍的“中層”——自然是領兵的校尉和軍侯們。
當日,範明友等人驟然叛亂,不僅因為霍光是大將軍,範明友是度遼將軍;更因軍中校尉多是範霍兩家的子弟。
一營的校尉可以和一營兵卒朝夕相處,一曲的軍侯可以和一曲兵卒同寢同食,他們在兵卒中的威信自然極高。
天子看來是想讓這五個昌邑郎出任軍侯或者校尉了。
“陛下,韓將軍和趙老將軍是軍中柱石,此事可聽聽他們的意見。”
張安世不願意插手軍務,當下就把這個難題拋給了韓增和趙充國。
這是一個聰明的做法,兵權是最要緊的事情,能不參與最好就不要參與。
“韓卿,此事你如何看?”劉賀又問道。
“晉爵當以軍功為標準,軍功又以斬敵人數量為衡量……”
“捷報中並未提及這五人斬敵多少,所以可不按常例晉爵。”
韓增這幾句話說得很委婉,但是也很清楚。
天子的目標是給他們加官,爵位只是加官的標準,不必限制得太死。
天子想給他們加什麼官,再反過來給他們晉相同的爵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