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恰好又能得到張安世等人的支援,推行起來就容易多了。
劉賀讓樊克將幾本《錢莊會要》拿了進來,交到了張安世等人的手上。
裡面講述的錢莊的運作模式,又是他們從沒有見過的新東西,雖然理解起來有些難,卻也能看出精妙之處。
“陛下聖明,這水衡錢莊極好,一定能夠讓天下百姓和漢軍兵卒獲利的。”張安世連聲讚歎道,旁人也跟著附和。
於是,在這一來一往之中,開設水衡錢莊的事情就定了下來。
在大漢的歷史上,這又是開天闢地頭一遭,但只不過是今日的開胃小菜,還不是劉賀要與張安世等人談的大事。
今日既然有捷報傳來,那麼所要議論的,當然就是“兵事”。
待張安世等人將《錢莊會要》收好之後,劉賀清了清嗓子,終於進入今日的正題。
“今日有捷報,朕當然還是要與諸位愛卿商議兵事……”
“這二十個昌邑郎,都立下了大功,只有五人仍然可以留在行伍中,朕想讓他們加官進爵。”
加官進爵看起來都可以讓一個人的地位和權勢提高,實際上卻又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大漢名義上仍保留著軍功爵位制,但經過孝武皇帝賣官鬻爵那些操作後,已經趨於崩潰了。
出錢多者,爵位高;出錢寡者,爵位低。
雖然賣出去的爵位有上限,而且還有一個“武功爵”的新名稱,但是爵位氾濫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
這武功爵的爵位從高到低一共有十一級。
分別是造士、閒輿衛、良士、元戎士、官首、秉鐸、千夫、樂卿、執戎、政戾庶長、軍衛。
這些爵位每升一級就要花十七萬錢,一年時間就替大漢帝國收入了三十萬金。
當時,爵位到了“官首”就可以優先被拔擢為吏,獲得出仕的機會,這就讓大漢吏治更加混亂。
名爵氾濫與孝武皇帝“鬻爵”有關係,但罪名卻不應該全部由他來背。
恰恰相反,是孝武皇帝把爵位的最後一點價值榨取了出來,換取了一大筆軍費。
秦時漢初,人們重視爵位,是因為獲得爵位即可授田宅,田宅則是百姓最看重的東西。
在朝代更迭之時,戰亂頻繁,死者甚眾。
天下不僅到處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更有數不清的無主田地和新佔之田,兩個條件是軍功爵位製得以推行的基礎。
隨著新朝的穩定和發展,土地兼併之風愈演愈烈,人口不斷增加,無主之田越來越少,可授之田也就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