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雯雯扔給我的那口鍋,我自然會想念死去的妻子。
妻子雖然比我小几歲,但心智顯然比我早熟得多,很多地方表現出超乎想象的冷靜和悟性,以至於從戀愛開始起我就逐步形成了對她心理和精神上的依賴,高興的事情第一時間想跟她分享,更關鍵的是,碰到工作上、事業上和人際關係方面的困惑,我都會不自覺地立即找妻子,或者是發洩心中的憤懣情緒,或者是向她討教看法或者對策,如果當初沒有認識我妻子,我真不知道後來會混成一個什麼樣子。
然而妻子的那種練達和睿智,差點毀了我們的姻緣。
經人介紹我認識我妻子的時候,她大學剛畢業不久,我也研究生剛畢業。
妻子出身大城市都城,知書達理的家庭背景,哥哥也算得上是改革開放自費赴美留學的先行者。她雖然不是那種貌美如花的女孩,但有一種賢淑、沉穩、優雅的氣質,而我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個研究生文憑。之所以研究生學歷還能作為我唯一的一個亮點,是因為那時還不像現在研究生學歷滿大街,幾乎成了高等教育的標配。
但我出自農村,很小就沒了父親,家裡窮得叮噹響,上小學時就因為交不起學費很不懂事地哭鬧著滿地打滾。至於長相什麼的,談不上英俊帥氣,但也算得上人模狗樣,拉出去也不掉價。
妻子願意跟我繼續交往下去,我當然很高興,但始終缺乏足夠的自信。
窮困並非我自卑的根源。我的不自信或者說自卑是上高中開始的,上了大學後越發明顯。這種自卑源於跟學校的同學相比知識和常識的貧乏、思維的狹隘和視野的狹窄。
惶惶不安的時候我問過妻子怎麼會願意跟我交往,並且在她剛畢業沒多久就選擇了相親這種模式。
妻子當時的回答,不僅沒有鼓起我的自信,反倒讓我疑慮更重。
她的大概意思是說,相識的形式和場合並不重要,重要的東西還是需要在認識後去彼此瞭解和發現;一見鍾情確實可以帶給你剎那間的怦然心動,但更容易在無意識中把最初觸動你的那個高光點無限放大,從而忽略了那些能夠支援兩人關係走得更長遠的彼此契合的因素;最初的高光在情緒的**過後很快就會在柴米油鹽和養兒育女的瑣碎中黯淡下去,最動人心魄的婚姻莫過於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我對這方面琢磨得不多,也沒想那麼遠,覺得妻子像久經沙場的老戰士。
妻子當時的話,讓我得到一些心理安慰的同時,竟然多出幾分失落。
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差距不是一點,這根本的差距不是有形的,而是差在心智和認知上。
我開玩笑說:“我跟你比好像除了學歷,其他方面差距很大,又是以婚姻嫁娶為目的相親方式相識,你會不會覺得缺少浪漫的成份,沒多久就會覺得無聊跟我分手啊?”
一個憑藉高考之路逆襲進城的土包子,在大城市女孩子面前的自卑心理的確很難避免。
話說出去了,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傻。
妻子抬頭看著我,笑了笑說:“你怎麼會這麼想?”
我訕訕地笑,不敢說話,因為不知道當時妻子怎麼想的。
“其實,”見我不說話,妻子繼續說:“男人和女人都有追求浪漫的潛質和渴求,但浪漫不僅只是一種形式,浪漫的定義和標準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人覺得能夠不離不棄就是最有生命力的浪漫,彼此包容就是最純情的愛。”
我想也是,邊不自覺點頭表示讚許。
大概是受到鼓勵,妻子接著說她的看法:“書本中小說裡,浪漫愛情故事更是比比皆是,但更多是表達了一種追求和嚮往。”
說到這兒,妻子問我:“你看過多少浪漫愛情故事是善始善終的?”
我笑了笑,一時答不上來也無須回答,答案已經在妻子的心裡。
“很多感人的浪漫愛情都是擷取了人生長河中的那個片段,很少給出愛情在幾年幾十年後的歸宿,今天海誓山盟愛得死去活來,真正走到一起面臨錯綜複雜的誘惑、矛盾和壓力,曾經的山盟海誓也許就忘到腦後,取而代之的可能是相互的埋怨、攻擊、指責謾罵或者各奔東西。”
我假裝很能理解的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