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錦繡農門:種田寵夫養包子> 第三百九十三章 東欒記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九十三章 東欒記事 (2 / 4)

木柵門做格擋,垂著米粒大小珍珠和薄紗製成的幔帳,宛若一簾幽夢。

幽夢之後,便是整齊排列的各色衣衫。有素雅的,也有熱情大方的,不管喜歡哪種顏色,都能選到合適的。而且衣料也特別,可是以前不曾見過的。

“這是什麼料子,怎麼以前沒見過?”

“是啊,摸著軟軟的,挺特別的。”

“還有這個。哈哈哈,有點扎人,但摸著好暖和。”

程老闆像花蝴蝶一樣穿梭在客人中,認真的介紹著每一種布料的特性。

比如這個是棉布,那個是夏布,那個是毛衣……

棉布和夏布在本國也有,夏布倒是常見,鋪子裡都有賣的。可是手感很硬,穿在身上不舒服,除非是真正的貧苦人家,否則沒人願意穿上這樣的衣衫。

至於棉布,就更是稀奇了。摸著手感是好,可太透風了,竟然還會縮水。

程老闆早就在秦湘那兒‘補課’過,對客人的問題是信手拈來,絲毫沒有被刁難到。

對於布料的選擇,秦湘是根據這個時代現有技術加以改良。

棉布和夏布在這片大陸同樣擁有悠久的歷史,可因為現有工具的限制,導致織出的棉布經緯間距過大,雖然手感柔軟,但布料厚重,卻還會透風。

至於夏布,這個擁有數千年曆史的布匹,是人類在用動物毛皮製作衣服之後,第一種發現的可以被人工製造的布匹。

也許是平行時空,導致這個時代的紡織工藝十分的落後。

在華夏曆史中,曾佔據很大一部分的夏布,在這裡並不招人待見。

不僅手感粗糙,而且也不耐磨,更不結實。

只有窮人家會自己採摘苧麻,製成夏布,用來穿著。

而多數的時候,苧麻是用來製作麻袋的原料。

秦湘和老匠人共同改良的織布機,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

如今秦記紡織廠中的夏布,幾乎和現代的亞麻布料沒有任何區別了。

更別說和東欒服飾相似,卻截然不同的款式,深深的吸引了每一位走進店內的顧客。

每一位走進門的客人,離開的時候都會帶走至少一件衣裳。

他們還好好的誇了下‘櫻’的服務,以及特質的紙袋。

其實,就連程老闆得知‘櫻’給客人包裝衣裳的竟然是紙袋都有些捨不得。紙多貴啊,何必拿來包衣服呢。搜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